5月16日,由長春出版社出版的《金毓黻文集》在第二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首發(fā)。為了紀念金毓黻先生對史學,特別是東北史學研究領(lǐng)域開拓性的貢獻,弘揚金毓黻先生的學術(shù)思想和愛國情懷,長春出版?zhèn)髅郊瘓F與長春師范大學、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經(jīng)多年努力,終于完成了《金毓黻文集》的出版工作。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中國出版協(xié)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韜奮基金會的領(lǐng)導(dǎo)和嘉賓,金毓黻先生的后人金家琳先生與金玲女士,以及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等地的高校和東北史研究領(lǐng)域的4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此次新書發(fā)布活動。
現(xiàn)場,長春出版?zhèn)髅郊瘓F還向金毓黻先生的后人贈送了1929年《長春縣知事張書翰聘任金靜菴為縣志局正編纂的函》檔案復(fù)制件。
贈書現(xiàn)場
活動最后,主辦方長春師范大學、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長春出版?zhèn)髅郊瘓F領(lǐng)導(dǎo)和金毓黻后人共同向吉林省圖書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各捐贈了一套《金毓黻文集》(全34卷)。
據(jù)長春出版?zhèn)髅郊瘓F董事長鄭曉輝介紹,《金毓黻文集》全面反映了金先生在史學、文學、金石、文獻、考古、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的精深造詣,金先生嚴謹治學的經(jīng)驗和方法亦為后學之榜樣。《金毓黻文集》的整理與出版,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文獻價值。
《金毓黻文集》(34卷)分為三個部分:著作編、論文編以及日記編。著作編包含6卷,第1卷《中國史學史》、第2卷《東北通史》(上編)、第3卷《渤海國志長編》、第4卷《遼東文獻征略》與《東北文獻零拾》、第5卷《遼陵石刻集錄》與《遼海書征》、第6卷《中國史》《宋遼金史》以及《東北古印溝沉》。論文編共三卷,搜集金先生撰寫的論文197篇,分為文獻文物考訂、史學史及歷史編撰、唐宋遼金史研究、東北史總論、書目提要及序跋、人物傳記及年譜、論學論政雜俎,以及其他論文。著作編、論文編在尊重原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采用簡體橫排、新式標點的方式,每篇(章)后加校勘記,勘校訛誤,說明版本的情況等。
日記編共分25卷,涵蓋了第10至33卷的《靜晤室日記》手稿影印本,以及第34卷的《靜晤室日記索引》和《金毓黻學術(shù)年譜》。金毓黻先生的日記手稿?《靜晤室日記》?是金毓黻先生的長篇讀書治學札記,記錄時間為1920年3月6日至1960年4月23日,歷時40年,計分169卷,裝訂成17函、170冊,共約550余萬字?。該日記不僅記錄了金毓黻先生的日常生活、時事政治、讀書筆記、治學心得等內(nèi)容,還包含了大量的古史珍籍、論文、著作、講話、書札等,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為研究其學術(shù)思想與成果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原始資料。
金毓黻先生是中國近代東北地區(qū)史學研究的佼佼者,是中國當代東北地方史研究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在中國史學史、中國東北史、東北民族史、東北古文獻學、東北考古學等諸多領(lǐng)域卓有建樹,其學術(shù)觀點至今仍在中外學界具有重要影響。
《金毓黻文集》首次以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方式梳理了東北史學巨擘金毓黻先生的著作。該文集的出版對于研究中國近代史以及近現(xiàn)代史學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吉林省史學研究和出版領(lǐng)域的一項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成果。
中國吉林網(wǎng)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攝影 張秋磊
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lǐng)取
第二屆東北書博會專屬福利!
1000萬高德打車券!
來源:中國吉林網(wǎng)
編輯:劉星彤
主編:曲翱 監(jiān)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