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球運動,“翻紅”了?!
5月6日,中國選手趙心童一舉在世界斯諾克錦標賽中奪冠,引發社會輿論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全國許多地市臺球廳消費涌現熱潮,持續火爆,甚至出現“一臺難求”。
20年前,18歲的丁俊暉奪得英錦賽冠軍,曾令斯諾克運動在中國全方位打開市場。20年過去,活躍在斯諾克一線的中國選手逐漸增多,斯諾克的發展重心悄然從英國向中國傾斜。
此次趙心童奪冠,斯諾克能摘掉“小眾運動”的標簽,進一步迎來職業化、商業化的春天嗎?
趙心童奪得斯諾克世錦賽冠軍 圖/視覺中國
臺球廳火了 斯諾克也火了?
據齊魯晚報報道,山東鼎冠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邱彬公開表示,自趙心童晉級世錦賽八強起,自家經營的臺球房內的斯諾克球臺預約量激增,“想要預約斯諾克的球臺非常困難了”。
對此,來自北京的職業中式臺球運動員、俱樂部合伙人宋冬(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趙心童的奪冠效應確實很明顯,“近一段時間,臺球廳生意很不錯,每天流水取得增長,甚至還會有消費者主動詢問,如何購買趙心童同款球桿產品”。
隨后宋冬表示,大部分消費者仍是選擇中式臺球進行娛樂,而非斯諾克。斯諾克“專業、小眾”的定位,是否因為趙心童奪冠發生顯著變化有待商榷。
“我個人很愛看斯諾克比賽轉播,但自己打球喜歡打中八,斯諾克只是偶爾打一打。”在宋冬看來,自己就是廣大臺球愛好者的典型消費“畫像”。“畢竟,中式臺球上手門檻較低,娛樂性較高,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而斯諾克專業競技性太高,臺球桌面大,球又相對較小,普通愛好者連續打進3顆球都很困難,因此市場體量很難說有多大。”
除宋冬之外,另有多家臺球廳經營者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出于房租和運營成本考量,在有限的營業面積中,盡量去布置單位面積更小的中式臺球桌肯定是促進提升“翻臺率”和“坪效”的普遍選擇。僅因為趙心童奪冠,就將消費者更喜愛的中式臺球變更為斯諾克,從經營角度看并不理性。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真正讓斯諾克業界興奮的,是國內高水平斯諾克賽事繼前些年“停擺”后持續數量增多,熱度回暖,趙心童奪冠后吸引的關注度讓行業增加了不少潛在機會。
根據世界臺聯公布的賽歷,2025—2026賽季,中國獲得六站斯諾克巡回賽賽事(上海、武漢、西安、南京、香港、玉山)主辦權,僅次于英國的九站。這意味著,中國斯諾克愛好者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在“家門口”看到頂級賽事。
世界職業臺球和斯諾克協會(WPBSA)主席杰森·弗格森曾公開表示:“目前斯諾克賽事在中國運營的規模已達到英國本土的50%,上海大師賽、中國公開賽等賽事全球收視率屢創新高。趙心童登頂世錦賽形成了巨大的榜樣效應,如同姚明之于籃球、李娜之于網球,推動斯諾克從小眾精英運動走向大眾參與型體育。”
不僅如此,來自歐美,尤其是英國斯諾克頂級選手,近年來持續活躍在中國,已呈“大勢所趨”。
代理塞爾比等多位英國斯諾克世界冠軍的斯諾博雅經紀公司聯合創始人節女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英國斯諾克高水平選手的普遍認知中,均認為中國是斯諾克運動未來發展的沃土。
節女士透露,前幾日,自己帶塞爾比、墨菲兩位冠軍球員去廣州第十九屆國際臺球及配套設施展出席活動。“除了品牌廠商展示做工精良的臺球器械外,塞爾比、墨菲觀察到,另有一些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也在紛紛涉足斯諾克領域。二人都感到非常新奇,認為中國市場除了觀眾、粉絲富有熱情外,產業發展比英國擁有更大的空間想象力。”
塞爾比、墨菲出席廣州第十九屆國際臺球及配套設施展活動 圖/受訪人供圖
學斯諾克的孩子會變多?
趙心童奪冠后,其學習斯諾克的背景,也被媒體爭相報道。
在不少家長看來,被稱為“紳士運動”的斯諾克,相比強對抗的部分競技體育項目,更適合孩子的發展。不乏有家長認為,斯諾克是適合一邊訓練,同時可以兼顧學習的體育項目。
但事實上,若在初中階段確定未來走職業運動員的道路,學業大概率難以兼顧。趙心童奪冠后,母親文安笑對外回憶稱,在趙心童最終選擇走職業路線前,也曾被不少斯諾克業內專家“提示”過,但由于趙心童對于打球心意已決,作為父母選擇毫無保留地支持。
不僅如此,多位斯諾克行業從業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選擇從事斯諾克并確定投身職業領域,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并不輕松。趙心童最終能達到如今的高度,也與其家庭出身和經濟實力息息相關。
對于立志走上斯諾克職業道路的選手而言,起初的培訓成本并不便宜。
據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中國臺球協會與世界臺聯2013年于北京聯合開辦斯諾克培訓機構,目前在東莞、成都開設分校)招生簡章顯示,入門的“啟航班”、“遠航班”學費,分別為10萬元人民幣/學年、6.4萬元人民幣/學年。如果成績優異成為頭部選手,學費有相應減免。
而小球員水平達到了一定程度,轉型職業選手后,就要尋求前往高水平的英國訓練、發展。斯諾克業內有測算,英國生活和訓練成本年均花費大約在30萬—40萬元人民幣。單是使用球房,一年的花銷大約需要10萬元人民幣。
日曜體育創始人張賓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斯諾克運動發展受限的根源,還是在于商業賽事獎金水平偏低,“臺球皇帝”亨得利整個職業生涯的獎金收入總和,遠遠不及足球、籃球、網球頂級明星。
“英國選手在本地成長、發展,家庭需要負擔訓練成本,但生活成本則少很多。中國選手轉職業后前往英國,無論訓練和生活成本都比國內更高。因此在英國最初的幾年,出戰商業賽事收獲的獎金,遠遠無法覆蓋其前期培訓和生活成本,因此入不敷出是很多選手的常態。”
不過張賓認為,如果斯諾克運動的發展重心能夠進一步向中國轉移,那么未來中國孩子學習斯諾克、參賽的成本或許會有所降低。
目前,中國已經出現公辦臺球學校。
公開資料顯示,位于江西省玉山縣的國際臺球學院(由中國臺球協會業務主管、玉山縣人民政府投資、星牌負責運營,該校系與玉山中等專業學校、上饒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的一所公辦臺球學校)的斯諾克學習費用,較私營機構相對便宜。
國際臺球學院招生簡章顯示,15歲選擇就讀該校的學生,學費免收,實訓費、住宿費、餐費、教材、保險等費用合計約1.5萬元人民幣/學期。此外,該校還設有最高3萬元,最低2600元的獎學金。
“未來,如果中國的賽、產、學、研能夠配置齊整、完善,中國小球員不至于像過去一樣,非要長期在英國付出極高成本,無疑對于有志于斯諾克道路的中國孩子和背后的家庭更有吸引力。在有更多家庭敢于走這條道路的前提下,涌現更多‘趙心童’的概率或許也就更大。”張賓表示。
2014年的丁俊暉參加中國公開賽 圖/中新圖片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斯諾克在中國需要改革?
多位斯諾克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斯諾克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雖然有一定想象空間,但依然有很多挑戰。
最為突出的便是,來自同樣作為臺球項目的中式臺球的“業內競爭”。
宋冬表示,由于中式臺球占據了臺球消費主流,民眾參與程度高,辦賽較為靈活,所以大大小小的中式臺球商業賽數量很多,而由業內享有盛名的喬氏體育主辦的中式臺球大師賽,冠軍獎金達到500萬元人民幣,該獎金甚至超過了斯諾克世錦賽。
“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吸引了一些斯諾克選手轉行改打中式臺球。”宋冬表示。
“此前,斯諾克剛剛經歷了一次大規模涉及假賭方面的負面丑聞。因此,斯諾克作為非奧運項目,未來在全國各地,能獲得多大程度的支持和資源配置,仍然需要觀察。”張賓表示。
張賓認為,如果未來更多斯諾克賽事大面積向中國轉移,各方應聯手營造好賽事的營商、宣傳環境,杜絕與負面詞匯的關聯,力爭進一步吸納贊助,提升獎金水準。
在張賓看來,無論任何運動項目,技藝水平最高的頭部運動員,賺取高額獎金,享有社會知名度,獲得商業代言,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個項目生態狀況好不好,不但要看頭部選手,還要看中腰部選手的生存狀況。
“如果只有頭部運動員能掙錢,大面積中腰部選手掙不到錢,甚至是入不敷出的狀態,產業結構就很難說是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會潛在影響下一批青少年是否選擇入行。”
另外,斯諾克由于比賽規則所限,賽制冗長。賽事時長的不確定性也容易讓轉播機構“頭疼”。在傳播上,也容易降低對年輕人群的吸引力。
近期,羽毛球等項目均在考慮結合當下的轉播、互聯網傳播環境進一步改革。高度職業化的網球運動,出現了頭部球星集體為中低排名選手爭取獎金的“聯名上書”……
由此可見,斯諾克運動遇到的難點問題,并不孤立存在。若想得到解決,仍需要在未來“一邊發展,一邊想辦法”。
作者:葉珠峰(chinanewsculture@126.com)
編輯:胡克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