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青研究社,作者:周婷,編輯:潘利恒
日本正經歷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沖擊。根據日本總務省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29.1%,老年人口規模與老齡化程度均位居全球首位。然而,這一看似沉重的社會負擔,卻在日本企業的創新實踐中轉化為獨特的人力資源紅利。
2022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就業率高達25.1%,較2000年的15.2%增長近10個百分點,老年勞動者已成為支撐日本經濟的重要力量。這一現象背后,是日本政企長達50年的精細化探索。
本文聚焦日本企業如何將老齡化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紅利,從制度設計、產業適配到社會協同,拆解可落地的實戰策略,為中國從業者提供具體參考。
政企如何協作推進柔性改革?
日本延遲退休的核心邏輯是“小步快跑+利益綁定”,通過法律框架的漸進式迭代與經濟杠桿的精準驅動,構建起政企協同的柔性退休機制。
法律框架的漸進式迭代
自1971年日本頒布《中老年人就業促進法》(后更名為《高齡者雇傭安定法》)以來,退休年齡調整始終遵循“分階段推進、多選項并行”原則。
1986年該法案首次將退休年齡從55歲延至60歲,2004年啟動65歲退休分階段實施計劃,2013年全面完成65歲退休制度覆蓋,2021年進一步提出“70歲退休愿景”。每次調整均預留5-10年過渡期,允許企業通過返聘、顧問制、非全日制雇傭等多元方式平滑轉型。
以日立重工為例,其在2004年法律修訂后,創新性地將60歲員工分為兩類:核心技術人員轉為“終身顧問”,薪酬降至70%但保留全額養老金;普通員工則轉為非全職崗位,按工時計酬。這一模式使企業人力成本降低12%,同時保留30%的老技工參與技術傳承,新員工培訓周期縮短40%。
經濟杠桿的精準驅動
日本政府通過“養老金激勵+雇傭補貼”雙軌制,構建起企業與個人的利益共同體。在養老金端,延遲退休者月領額度每推遲1年增加6%,若從60歲延至75歲,總額可提升84%。
在雇傭端,政府對雇傭60歲以上員工的企業,按每人每年30萬日元(約1.4萬元人民幣)發放補貼,2022年補貼總額超1200億日元,覆蓋約40萬老年員工。此外,企業為老年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可申請最高50%的費用補貼。
松下電器的實踐印證了這一政策的有效性。其2022年財報顯示,老年員工參與的工藝改良項目,年均節省成本23億日元;返聘老員工主導的6項專利技術,年授權收入達9億日元。
銀發員工的價值如何最大化?
日本企業通過場景化創新,充分釋放老年員工的經驗價值,在制造業、服務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形成三大爆發場景。
制造業——經驗數字化賦能
面對“工匠精神”傳承難題,日本制造業將老技工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可復用的數字資產。豐田汽車開發“虛擬師傅”系統,通過AR眼鏡記錄70歲焊接專家的操作軌跡,生成3D動態教學模型。新人佩戴設備后,系統實時比對動作偏差并語音提示,使培訓周期從6個月壓縮至8周,產品不良率下降52%。
日立重工則組建200名退休工程師的“故障預判聯盟”,通過物聯網設備回傳數據遠程診斷故障。2022年,該團隊提前預警37起重大設備故障,避免損失超50億日元。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查顯示,制造業企業返聘老年員工后,平均生產效率提升18%,質量事故率下降25%。
服務業——場景化洞察變現
老年員工憑借長期積累的場景洞察,在零售、文旅等領域創造差異化競爭力。永旺百貨統計顯示,銀發導購客單價達年輕員工的1.8倍。其核心方法論包括:通過顧客試衣停留時間(超5分鐘需主動推薦)、配飾搭配偏好(圍巾顏色與外套呼應度)等細節提升成交率。
JR東日本公司則聘請65歲以上退休教師開發“關原合戰”“江戶城秘史”等主題線路,憑借史料解讀能力,線路溢價達普通團的2.3倍,2022年貢獻文旅業務利潤的18%。連鎖便利店Lawson推出“銀發店長計劃”,68歲店長通過組織“老年早餐會”“社區送貨上門”等定制服務,使單店月銷售額提升30%。
數字經濟——適老化改造的共創模式
日本企業將老年人從“數字難民”變為“產品共創者”。軟銀集團招募65歲以上用戶測試適老化APP,每發現一個操作痛點獎勵5000日元。2022年測試數據顯示,老年用戶反饋的“按鈕過小”“流程冗余”等問題比年輕團隊多43%,推動相關APP迭代后,銀發用戶月活增長120%。
在內容領域,72歲的“瑜伽奶奶”山田光子通過TikTok分享晨間拉伸課程,單場直播帶貨護膝產品銷售額破1.2億日元。其內容設計精準匹配銀發需求:語速降低30%、字幕放大至24px、背景音樂選用昭和時代經典曲目。日本移動支付平臺PayPay的“銀發模式”上線后,60歲以上用戶占比從12%躍升至34%,客單價反超年輕人群體22%。
如何構建“老有所為”的生態?
日本通過文化重構與制度創新,讓銀發員工獲得社會認同,形成“文化激勵-職場認同-政策保障”的閉環。
文化認同轉型
日本社會通過榮譽激勵與儀式感設計,消解年齡歧視。政府設立“現役長者大獎”,獲獎者可參與天皇茶會。2022年獲獎者包括81歲的壽司師傅中村正男,其開發的低鹽壽司套餐在養老院渠道年銷15萬份。Lawson便利店為老年員工定制武士刀造型掃碼槍,將日常工作與“工匠精神”綁定,員工留存率提升25%。
日本內閣府調查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73%認為“工作能獲得社會尊重”,較2000年增長41個百分點。這種文化轉變,為銀發就業提供了深厚的社會土壤。
靈活用工模式創新
企業通過制度創新降低雇傭風險。Recruit集團旗下“60+事業部”對接企業臨時需求,如食品廠旺季雇傭65歲以上包裝工,時薪2500日元(約120元人民幣),合同期僅2個月,企業無需繳納社保。大阪“銀發技能銀行”將200余種技能拆分為可交易單元,如“水電維修(30分鐘)3000日元”“木工教學(1小時)2000日元”。平臺數據顯示,參與者平均月收入增加8萬日元,時薪達便利店兼職的2.5倍。
政策層面,日本《高齡者雇傭安定法》要求企業為65歲以上員工購買工傷保險,保費率僅為0.3%,較普通員工低67%。這一政策設計,既保障了老年勞動者權益,又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
有什么值得中國企業借鑒?
彈性機制與補貼聯動
可試點“工齡彈性賬戶”模式,允許30年工齡員工自主選擇退休時間。例如,上海某制造企業試點“55歲可退、60歲享全額養老金”政策,員工留存率提升18%。對雇傭60歲以上員工的企業,可按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發放補貼,并要求企業提交老年崗位開發計劃,確保資金用于技能培訓或崗位改造。
經驗資產化與場景創新
制造業可采用“雙師制”,如青島某輪胎廠返聘硫化老師傅,以“1名老技工+5名新人”小組模式,老師傅每周3天現場指導,月津貼6,000元。實施后產品次品率從3%降至0.5%,年節省成本超2000萬元。
服務業可組建“銀發智庫”,如北京某養老機構聘請退休護士長制定《失能老人照護SOP手冊》,將翻身、喂食等動作分解為12個標準化步驟,家屬投訴率下降76%。
適老化改造與內容共創
電商平臺“長輩模式”需嚴格遵循三大原則——字體≥24px、核心功能入口≤3步可達、語音助手響應速度<2秒。某平臺改版后60歲以上用戶月活增長320%,客單價提升25%。在內容領域,抖音開設“老年創作者學院”,邀請退休教師、醫生制作養生、理財類短視頻,每條獎勵200元。目前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80億次,帶動銀發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增加53分鐘。
日本經驗證明,銀發人力資源開發需要政企社三方協同。對中國企業而言,核心在于三點:用彈性機制降低轉型陣痛,通過數字化、標準化將個體經驗轉化為組織能力,以及構建“老有所為”的文化氛圍。
當78歲的稻盛和夫能帶領日航起死回生,當銀發網紅直播間創下億元銷售額,老齡化社會的真正機遇,在于重構一套適配銀發經濟的新規則。那些率先完成思維轉型的企業,終將在萬億級市場中占據先機。
參考資料:
羅吉莉,劉曉梅.健康老齡化背景下日本延遲退休年齡的經驗和啟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11):197-200.
張士斌.退休年齡政策調整:日本經驗與中國借鑒[J].現代日本經濟,2014,(01):66-75.
王曉璐,傅蘇.日本超老齡社會及其影響[J].現代日本經濟,2012,(05):65-71.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6977.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