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5 月 18 日,安徽省能源發展迎來里程碑時刻 —— 全省首個 220 千伏直掛電網大型儲能電站合肥長豐儲能電站正式投運。該項目總投資 18 億元,規劃建設 40 萬千瓦 / 40 萬千瓦時磷酸鐵鋰儲能系統,通過 220 千伏線路直接接入安徽主電網,可實現 "1 小時充放 40 萬千瓦時電量",年均滿足 10 萬戶家庭日常用電需求,標志著安徽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能源結構轉型中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突破:開創 "直掛電網" 儲能新模式
作為安徽省首個采用 220 千伏電壓等級直接接入主電網的儲能項目,長豐儲能電站突破傳統儲能電站通過 110 千伏升壓接入的技術局限,創新性實現與省級骨干電網的 "無縫對接"。
項目配備 160 臺 500 千瓦儲能變流器(PCS)和 800 個 2.5 兆瓦時儲能單元,采用簇級能量管理系統(EMS),充放電效率達 98.5%,響應速度小于 200 毫秒,可精準匹配電網實時調度需求。
其 220 千伏升壓站配置雙主變、雙母線接線,具備 "黑啟動" 能力,在電網故障時可獨立供電 4 小時以上,成為支撐江淮地區電網穩定的重要 "能量樞紐"。
電網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穩定器"
項目投運后,可有效緩解安徽電網 "新能源裝機占比高、峰谷差持續擴大" 的挑戰。當前安徽新能源裝機已達 6500 萬千瓦,占比突破 50%,但電網調峰缺口預計 2025 年將達 1500 萬千瓦。
長豐儲能電站通過 "日調節 + 季節儲能" 模式,每日可實現 "早高峰充電、晚高峰放電" 的雙向調節,單次充放電循環可平抑電網峰谷差 80 萬千瓦,相當于減少新建 20 萬千瓦火電機組 2 臺。
據測算,該電站年調峰電量達 12 億千瓦時,可替代燃煤 60 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60 萬噸,等效節約土地 3000 畝,為安徽電網接納更多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騰出空間。
建設攻堅:打造 "安徽速度" 示范工程
項目自 2024 年 9 月開工以來,克服江淮地區多雨天氣、地質條件復雜等困難,采用 "模塊化設計 + 工廠化預制 + 機械化施工" 模式,將建設周期壓縮至 8 個月,較同類項目縮短 30%。
國網安徽電力創新 "儲能電站與電網主網協同設計" 機制,提前 6 個月完成 220 千伏送出線路施工,實現儲能系統與電網調度系統同步投運。
站內配置智能巡檢機器人、激光雷達安防系統,構建 "無人值班、少人值守" 智慧化運維體系,運維效率提升 40%,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降低 25%。
戰略意義:開啟長三角儲能一體化新篇
長豐儲能電站是安徽落實 "長三角一體化" 能源協同發展的關鍵布局。項目接入華東電網頻率電壓緊急控制裝置(FVPC),可與浙江、江蘇等地儲能電站形成跨區域協同調峰網絡,提升長三角電網整體靈活性調節能力。
隨著 "十四五" 期間安徽規劃新增儲能裝機 1500 萬千瓦,該項目將作為樣板工程,引領蕪湖、滁州等新能源基地配套儲能項目建設,推動形成 "風光儲充" 一體化發展格局。
預計到 2027 年,安徽電網儲能裝機占比將達 15%,助力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突破 40%,為實現 "雙碳" 目標提供堅強支撐。
此次投運的長豐儲能電站,不僅是安徽能源基礎設施的重大突破,更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 "試驗田"。
隨著越來越多大型儲能項目落地,安徽正從 "能源消費大省" 向 "能源治理強省" 加速轉型,為全國新型儲能規?;l展提供 "皖電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