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宋壽國把剛剛采摘的富硒西紅柿分揀裝箱。燕趙農村報記者 郭慶峰攝
5月8日,春季西紅柿采摘已經接近尾聲,然而要貨的電話依然響個不停:“宋老板,西紅柿還有貨嗎?”每當接到這樣的電話,宋壽國總是帶著歉意的口吻解釋:“這一季的西紅柿馬上收完,確實沒貨了。”
這個整天被訂單追著的人叫宋壽國,是泊頭市文廟鎮軍西村人。2019年,宋壽國創辦泊頭市子漁驛站生態家庭農場,開始在設施農業的道路上探索,并把富硒技術應用到大棚果蔬種植。
步入子漁驛站生態家庭農場的溫室大棚,宋壽國隨手摘下一個西紅柿遞給記者,說:“你嘗嘗,我們的富硒西紅柿跟普通西紅柿味道、口感絕對不一樣。”接過宋壽國遞過來的西紅柿,記者一口咬下去,飽滿的汁水瞬間在口腔中炸開,酸酸甜甜的滋味伴隨著獨特的果香,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的西紅柿好吃賣到斷貨,靠的是品質。”宋壽國介紹,農場堅持使用有機肥搭配富硒肥,采用粘蟲板物理防蟲,引進熊蜂自然授粉,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西紅柿的原始風味。
提起富硒產品,很多人認為是概念炒作。起初,就連宋壽國自己也持懷疑態度:“通過葉面補硒和土壤改良相結合的方式就能種出富硒農產品?”為驗證效果,宋壽國連續三年在草莓種植上進行試驗。
“經專業機構檢測,我們的草莓硒含量確實達到富硒標準。”這一結果堅定了宋壽國搞富硒農產品的信心。
2022年,信心滿滿的宋壽國將富硒技術應用到西紅柿種植,卻遭遇市場冷遇。“普通西紅柿每斤0.8元,我們的富硒西紅柿每斤賣到3元,消費者不理解。”宋壽國堅信,這只是市場認知的過程。果然,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的提升,富硒西紅柿逐漸打開了市場,到2024年迎來銷售高峰。
“目前我們的富硒西紅柿、黃瓜,雖然價格要比普通的西紅柿、黃瓜高出3倍多,但依然供不應求。”宋壽國打開手機微信,展示著近期的交易記錄,“你看,七八千元的轉賬記錄一條接一條。”
宋壽國的富硒實踐是文廟鎮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泊頭市文廟鎮黨委書記付春龍介紹,該鎮已形成蔬果、禽蛋養殖、大田作物三大富硒產業板塊,年產值2100余萬元。鎮政府正與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合作,共建富硒產業技術轉化基地,全力將軍西村打造成泊頭市富硒農業示范村。
嘗到甜頭的宋壽國已將目光投向富硒禽蛋市場:“今年我散養了1萬多只富硒雞,預計富硒雞蛋每個能賣到3元。”這位新型職業農民信心十足地表示,要當好“領頭羊”,帶領大伙把富硒產業做大做強。(燕趙農村報記者郭慶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