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枝江市七星臺鎮孫家港村的溫室大棚內,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這些大棚科技感十足,村民們只需點擊手機屏幕,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濕度、溫度和光照強度。村民孫世娥說:“在6年前,村里還是另一番模樣,尾菜隨處堆放,水塘水體發黑。”
變化發生在2019年,在上海工作的“新農人”孫小華返鄉創業。作為孫家港村人,孫小華帶領團隊運用環保科技手段清除底泥、種植水生植物、建設生態護坡和浮床,還引入光伏發電和智能灌溉系統。短短幾年,曾經的臭水溝變成清澈見底的生態濕地,荒廢的土地煥發出生機。孫小華介紹,通過科學規劃和村民共同參與,村里的環境實現了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轉變。如今,水清岸綠的孫家港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典范。
鄉村全面振興的落腳點在人民,怎樣帶動村民掙錢?孫家港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村“兩委”經過多方考察學習,決定采取“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模式,發動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建設集四季采摘、農旅觀光、宣教研學、生態種植養殖、果蔬加工、農耕體驗、全量資源循環于一體的未來數字智慧田園綜合體。
為此,村里先后召開灣子會30余場次,11名聯戶長示范帶動,53戶村民自愿讓出園田200畝,群眾自治組織、經濟社會組織也加入進來,以1322萬元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4000余萬元,匯聚多方力量開展智慧田園綜合體建設。如今的孫家港村種上了草莓、羊肚菌、櫻桃小番茄、藍莓、車厘子等多種果蔬,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走進空中番茄園,誘人的小番茄掛在半空,溫、光、水、肥等參數集中呈現在大屏上,一目了然。干凈整潔的番茄大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采摘、游玩。
“今天直播間給大家帶來的是咱們現摘現發的櫻桃小番茄……”正在大棚內直播的村民肖學翠說,智能農業不僅提升了產業附加值,還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吸納周邊4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每月的平均工資達5000元以上,戶均年收入增長2萬元以上。
“別小瞧這些大棚,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睂O家港村黨支部書記時小平說,全村目前年產果蔬超千噸,畝產值10余萬元,年產值突破400萬元。
孫家港村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生態和產業上,更體現在農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上。該村構建了以田園鄉村為底蘊,以休閑采摘為特色,以共享經濟為亮點的農文旅融合模式,打造了四季采摘園、休閑垂釣園、共享菜園等特色項目,將村民房前屋后的零星荒地整合利用,劃分成小塊地供游客認領種植,形成了集休閑、民宿、采摘、觀光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鏈,年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
“村里的環境好起來了,大家伙的口袋也鼓起來了?!贝迕駮r作海說。如今的孫家港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經濟日報記者 董慶森 柳 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