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網站消息,5月16日中國外交部就美伊核協議談判答記者問,稱中方始終支持政治解決伊核問題。而近期美伊核協議談判動態頻出,伊朗釋放出重大妥協信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沙姆哈尼多次公開表態,若美國解除全部經濟制裁,伊朗愿意簽署核協議,承諾永久不發展核武器,銷毀目前擁有的可制造6枚核彈的武器級高濃縮鈾庫存,并將鈾濃縮度降至民用標準,允許國際社會人員監督核查。沙姆哈尼甚至稱“如果美國同意,伊朗今天就能簽署這份協議”。
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堪稱“極限施壓”。自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并追加1500項制裁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幅下降,從原本較高水平暴跌至受限狀態,外匯儲備縮水幅度驚人,達到80%之多,通脹率長期處于高位,超過40%。解除制裁對伊朗經濟意義重大,意味著1000億美元海外資產將解凍,石油出口有望恢復,國內民生壓力能得到大幅緩解。這也是伊朗在核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的關鍵原因之一。
哈梅內伊(資料圖)
不過,美伊核協議談判面臨諸多挑戰。從地區局勢看,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行動頻繁,加大對哈馬斯的軍事打擊,其與伊朗矛盾尖銳,必然不會輕易接受美伊達成協議,甚至可能違背美國要求繼續針對伊朗發難。此外,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與伊朗關系密切,若美伊協議達成,他們可能失去伊朗的武器支持,進而引發地區力量格局的新變動。
在國際層面,俄羅斯與伊朗關系緊密,伊朗石油產能恢復雖能緩解歐洲能源危機,但會使俄羅斯財政收入受到重創。中國在伊朗有諸多投資和產業,西方企業回歸伊朗市場后,中國相關產業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而且西方國家一貫將中俄與伊朗“捆綁”看待,美伊協議很可能被西方媒體大肆宣揚為美國的“重大勝利”,對中俄形象產生一定影響。
伊朗承諾(資料圖)
從協議執行和伊朗國內政治來看,也存在不確定性。銷毀60%豐度濃縮鈾需要18個月時間,在這期間美伊雙方能否保持互信、嚴格履行協議內容難以預料。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雖握有最終決策權,但革命衛隊勢力強大,若他們認為協議損害國家利益,可能以“賣國”為由發動抗議,干擾協議的推進。
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策略更注重短期利益交換,與之前政府的制度性約束有所不同。但美國國內存在強烈的反對與伊朗達成協議的聲音,其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以色列更是堅定反對。特朗普在中東之行中,不僅嚴厲批評伊朗,還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指控相關企業支持伊朗革命衛隊的彈道導彈計劃,這顯示出美國在談判中的強硬姿態和復雜的戰略考量。
伊核談判桌(資料圖)
值得關注的是,歷史上有不少國家因妥協退讓而陷入困境的例子。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后,安全未得到有效保障,國家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法國阿爾斯通遭遇解體命運,都警示著向霸權妥協可能帶來長期負面影響。伊朗若通過棄核換取美國解除制裁,雖能暫時緩解經濟壓力,但從長遠看,可能削弱自身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陷入被動局面。
當前,美伊核協議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其走向不僅關乎兩國的利益,也將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國際社會期待雙方能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一個兼顧各方合理關切的解決方案,切實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而伊朗在權衡利弊時,也需充分考慮自身長遠利益和國家主權安全,避免因短期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國家發展的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