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到現在也無非才過了兩千多年,那么剩下三千年去哪了呢?
我們曾經試圖從史書中找答案,但意外有了驚人的發現……
或許在夏朝之前真的有過一個更古老的王朝——虞朝、或許大禹治水真的不只是神話、或許一切的起源真的要追溯到盤古開天地、或許那未被注意的三千年,才是中華文明的根……
那么,那三千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遠古時期
華夏文明最早的起源,要從盤古開天辟地說起。
相傳在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地一片混沌,是盤古手持巨斧在天地之間劈開了一條裂縫,這才有了天和地的區分。
而后,盤古又以自己的身體為引,化身成了世間萬物。
自此,便有了美麗的世界,后來盤古就累倒了。
又過了不知道多少年,一個叫女媧的神仙出現在了大地上。
她看著美麗的大地上卻了無生機,便決定仿照自己的樣子為這個世界增添點人氣。
于是女媧便走到一條河邊,她捏起河邊的泥土,比著自己樣子捏了一個又一個小人。
不久,大地上便出現了長得各種各樣的小人,這就是人類。
這個故事也被后世稱為“女媧造人”。
后來這些人類慢慢長大了,他們開始意識到,在大自然中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根本沒有辦法生存,只有聚到一起才有更大的存活機會。
于是,部落應運而生。
既然成立了部落,那也自然而然會出現首領。
炎帝神農氏,就是這個時期的一位杰出首領。
但其實,炎帝是姜姓部落對首領的尊稱,神農氏則是他的號,而炎帝神農氏本姓姜。
說到這位大名鼎鼎的炎帝,就必須提到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神農嘗百草。
相傳神農氏成為部落首領之后,看到部落的百姓經常因為生病或者吃錯東西而喪命,便很是發愁。
后來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為了百姓的生命,神農氏決定親嘗百草。
于是,神農氏開始了漫長的征途。
他每到一處就嘗一下當地的植物,并把樣子和性能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返回部落教授百姓知識。
但可惜的是,在嘗到一種叫做斷腸草的植物時,神農不幸去世了。
后世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奉他為藥王神,直到今天藥王廟前依舊香火鼎盛。
神農的付出讓華夏大地上出現了一段時間平和安寧的生活,直到若干年后,一場關于生存競爭與文明整合的戰爭,讓華夏文明進入了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
那是在冀州之野爆發的一場由黃帝大戰蚩尤的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這場戰爭雙方都派出了所有的能人異士,最終以黃帝取勝告終。
黃帝死后,首領的位置剛開始是在黃帝的子孫中傳承的。
但到了顓頊的兒子堯手里后,華夏便開啟了禪讓制。
一個一直存在爭議的王朝,也登上了歷史舞臺。
唐虞王朝
其實在堯剛開始成為首領的時候,整個國家還沒有具體的國家制度,而是更像是一個部落聯合體。
這樣的國家不僅非常松散,還不利于管理。
堯思前想后,決定建立一套國家政治制度,以便進行更好的管理和統治。
這套制度也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套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它的頒布,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不久之后,在這套制度的運行下,部落體系已經跟不上這套制度,于是堯便建立了陶唐王朝。
至此,王朝的形態已經開始形成。
不過要說到初代的“盛世王朝”,還得是由舜建立的虞朝。
在堯晚年時期,他為接班人的人選頭疼不已。正巧這時候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向他舉薦了舜。
堯聽四位大臣說了舜的美行之后,決定見一見這位年輕人。
見到舜之后,堯問他:天下最難的事是什么?舜答:不是治水,不是稼穡,是讓記仇的人學會感恩。
這個回答讓堯確信了舜的品行甚佳。
但他對堯的考驗還在繼續……
后來,他讓他管理百官,測試他的治國能力。
他還安排各種困難考驗他的品行,最終確認舜德才兼備,才放心把天下交給他。
舜繼位后,他繼承了堯時期的一切制度。
他不僅通過選賢任能去完善各部落統治,還慧眼識珠任命禹去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
在舜晚年,禹因為治水立了大功在各部落威望甚重,舜便確定了禹為繼任者,由禹來主持國家大事。
而到了禹晚年,益因為輔助禹治水以及在治水過程中建立了其他功績,成為下一個天子。
但禹的兒子啟卻對益不服氣,于是雙方發生了沖突,最終這場沖突以啟勝利告終。
而益在失敗之后,則去了箕山之南隱居。
啟成為天子后,中國正式由“公天下”變為“家天下”,華夏歷史也正式進入了奴隸社會。
夏商周時期
其實啟在位時夏朝還算安穩,可他的子孫后代卻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夏朝的最后一個君主夏桀的時候,整個王廷暴虐無道,百姓過得苦不堪言。
商部落的成湯看準時機,聯合各方諸侯,一戰就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只能說,夏的滅亡,也是民心所向吧。
商朝有個特點,他們信鬼神,好占卜,大事小事都得占卜,甲骨文就是這么來的。
除了好占卜,商朝還喜歡遷都。
盤庚遷殷后,商朝的發展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穩步提升。
直到武丁時期,國力才達到了頂峰。
但奈何商朝也趕上了不爭氣的子孫后代,到了紂王時期,他不僅寵幸佞臣,還殘害忠良,終于把商朝的氣數帶到了盡頭。
此時西岐的周文王姬昌順應天勢,暗中積蓄力量,打算伐商。
但是遺憾的是,沒等到伐商那一天,姬昌就去世了。
他的兒子武王姬發繼承父志,在牧野之戰一舉伐商成功,而后建立了周朝。
周朝建立后,制定了禮樂制度,分封諸侯,其本意想的是天下共主、以德服人。起初確實有效,可傳到周幽王這兒,這些制度全都亂套了。
周幽王寵幸褒姒,但褒姒卻生性不愛笑。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戲諸侯。
這次褒姒倒是笑了,但諸侯們帶著兵匆匆趕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被周幽王戲弄,徹底寒心了。
所以到后來真的有敵人來犯的時候,沒有諸侯再愿意帶兵前來了。
西周的統治,也慢慢瓦解了。
而中國也進入了長達幾百年的春秋戰國諸侯混戰的時期。
所以還得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結語
這么看來,其實,那三千年都在秦始皇之前——夏商周三代,加上更早的炎黃堯舜傳說,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源頭。
從部落聯盟到王朝更替,從甲骨占卜到禮樂制度,這段漫長歲月奠定了我們的文化根基。
歷史不是憑空而來,正是這前三千年,才讓后兩千年有了傳承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