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晚春的河南安陽,彌望殷都區盡是廣闊的原野。這里是中原,是母親河流經的地區,這片土地滋養了多少人又埋葬了多少歷史,我不甚清楚,但隱約感覺自己所處的偌大廣場好像代表了一個海納百川的文明,廣場盡頭但見一只巨大的青銅鼎矗立,門頭上以甲骨文寫成的“大邑商”三字,似乎娓娓道來它的來時路。
殷墟博物館(資料片)
在這片土地下,車馬青銅與甲骨卜辭曾靜靜沉睡了三千年,《尚書》《詩經·商頌》中所記載的商湯伐夏之史詩與盤庚遷都之秩序,本來注定塵封在文獻之中。然而,1899年,藥材“龍骨”上的奇異符文被發現,古老的文字遺跡讓商代不僅僅存在于史書的事實初露端倪;1928年,在“龍骨”產出最多的河南安陽進行考古挖掘,自此,來自商代的戰車重啟轔轔之聲,青銅煥發光彩,神秘而美麗的甲骨文大量出土,宮殿、王陵和祭祀坑遺址重見天日,讓商代都城乃至商文明的存在終于得到了考古學上的證實。
2024年,形如青銅鼎的殷墟博物館新館在安陽落成,從商晚期政治、宗教、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多角度展開的“偉大的商文明”主題展覽,讓化而為商的玄鳥在今日羽翼更加豐滿,迫不及待要講述這個距今三千多年的璀璨文明的故事。
一代代考古學者的努力揭開了商晚期華麗都城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高度發達的國家形態、宗教制度和社會生活賦予了這座城市宮殿區、宗廟區和王陵區等多元的功能分區,亦讓我們看到傳奇女戰士婦好的傳記,其墓中發現的鸮尊等工藝精湛的青銅隨葬品舉世聞名。殷墟作為中國考古學上首次通過文獻記載與實物發現相結合確證的都城遺址,其發掘與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或許,商代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只活在神話與歷史課本里的朝代。對于其最知名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許多人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或許就是殷墟博物館成立并多次翻新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考古成果,更是為了商代歷史與文化的講述與傳承。作為一個專題博物館,殷商的每一個重要特征,每一段重要歷史和每一個重要人物都被盡可能通俗又細致地描述。
“子何人哉?”特展中的甲骨展品。
“三千年前的聲音,要經歷多少風雨雷電,才能從沉埋中發出它的余響。”在商朝研究中,作為現存最早的成熟文字體系的甲骨文是當之無愧的重點,自然也是殷墟博物館展覽最大的主題之一。大多數人對于甲骨文的認知或許只停留在它是最早的文字和它用于占卜,卻不曾知道甲骨文占卜的流程,亦未讀過一段甲骨文上的文字。而殷墟博物館告訴我們,當年商朝王室在祭祀、戰爭、狩獵等重要事務之前會用火灼燒龜甲獸骨,像神靈提出詢問吉兇的問題,然后通過觀察裂紋的形狀、方向和大小來破解神靈的“回答”。最后,在甲骨上刻下占卜時間、占卜人、占卜內容和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甲骨文。此外,館藏的每一片甲骨文展品下都將其內容用現代漢語抄錄,當獸骨上古老但陌生的符號變為“癸卯卜,今日雨”的字樣時,文物仿佛不再冰冷而遙不可及,眼前只有被火光點亮的宗廟祭壇,銅器莊嚴,祭牲低鳴……
走下三千年前的文字賦予我們的時光機,在展廳的末尾,我們看到熟悉的漢字以“象形字”“指示字”“形聲字”等類別排列,展示其從古至今形象轉變的整個過程。甲骨文的難以辨認及其內容的晦澀,時常讓它被認為是學者專屬,但歷代風雨的演變讓它與當下生活聯系了起來,當參觀者發現“水”在甲骨文中形似彎曲形狀的水流分支,不禁感嘆漢字世界的浩瀚博大與滄桑,也憑空對被習以為常使用的漢字多了幾分敬意。
安陽殷墟出土的文物: 婦好鸮尊、亞長牛尊、亞長銅制手形器。
殷墟博物館的“長從何來”展廳,是介紹商代武丁時期高級貴族——亞長墓葬的展廳,他的名字不常在后世文獻里見到,卻也曾是一名馳騁沙場的將軍;他在社會地位上或許低于王后婦好,但他的青銅隨葬品精美程度并不輸婦好。對其遺骨的基因檢測和甲骨文記載的“長國獻龜”,亞長被認為是來自商朝邊疆的異族首領,后被武丁收為雇傭軍;亞長保留完好的尸骨上明顯的創傷,經過檢測和比對發現是由刀斧和戈矛等兵器造成,未曾愈合代表了他可能是在受到戰爭創傷不久后去世,是一位身先士卒的壯士;亞長墓中出土的栩栩如生的牛尊,以力大無窮的圣水牛為原型,做工創意不輸婦好鸮尊,象征了亞長的驍勇善戰。
亞長墓中還出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隨葬品:一只青銅制成的“手”。這只青銅手小巧卻逼真,手臂上裝飾有饕餮紋和眼形紋,體現了商代的自然崇拜和藝術想象力。許多參觀者在玻璃罩前錯位拍照,仿佛真的握住了這只來自3000年前的“手”。而關于這只手的用途,學界眾說紛紜。一說是亞長的假肢,因為其時常帶兵出征,可能因戰爭失去了右手,便鑄造青銅假手作為義肢;一說為象征權力的權杖,將可以辨等列的青銅禮器塑造成手握大權的形狀,置于亞長權杖的頂端;另有猜測其為笊籬、武器甚至是癢癢撓……雖然尚未有確切結果,但種種推測也讓3000年前亞長可能的生活變得更加立體,除了知曉他作為將領的身份,今人也開始設想他那多彩的經歷和沉浮的身世。
“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弊叱鲆笮娌┪镳^,再次踏上河南的黃土,商代——這一似乎因過于遙遠而帶有神話色彩的朝代的歷史脈絡與特征基本了然于胸。河流彎曲的意義是滋潤更多的田地和人,而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則是讓更多人意識到,時間不只在流逝,亦能成為可以回望和對話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