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美國正在加強有關格陵蘭島的情報收集工作。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手下幾名高級官員向情報機構負責人下令,要求他們“收集重點信息”,更多地了解格陵蘭島的獨立運動以及島民對美國在該島開采資源的態度。美國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等機構都參與其中,通過監視衛星、通訊攔截以及地面間諜等方式,找出并辨認格陵蘭島乃至丹麥境內支持美方吞并主張的人員。
對于格陵蘭島,特朗普可以說是“眼饞已久”了,究其原因,格陵蘭島不僅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同時它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今年年初的時候,格陵蘭島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特朗普的小兒子,僅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這座島又迎來了不速之客——美國副總統萬斯。美國人來了一次又一次,傳遞出的信號是什么已經不用再多說了,值得注意的是,萬斯去往格陵蘭島之前,不管是格陵蘭方面還是丹麥方面都表現了不歡迎的態度,甚至還將其直接形容成是一種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早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他就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美國買下格陵蘭”,并將其列為“戰略收購目標”。這一荒誕宣言當時被丹麥政府嗤之以鼻,丹麥首相直言“荒唐”,格陵蘭自治政府則明確表示拒絕。但如今特朗普回歸白宮,相關情報指令立即啟動。本次情報收集行動由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下令實施,內容涵蓋對島內獨立傾向勢力的全面掌握、對當地反美或親美輿情的監測評估、對資源開發潛力的精確分析,甚至包括鎖定哪些丹麥或格陵蘭官員可能“愿意合作”。
事實上,格陵蘭島并不是一個無主之地,也并非任人爭搶的“戰略荒島”。它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擁有自己的議會、總理和決策機制。就在萬斯抵達格陵蘭的同一天,島上剛剛組建了新一屆自治政府,新總理延斯·尼爾森明確表示:丹麥是“最親密的盟友”,格陵蘭“不出售”,也“無意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丹麥首相曾說過:“格陵蘭的未來應由格陵蘭人民自己決定。”這不僅是對美方“保護傘論調”的有力駁斥,更是在國際舞臺上重申丹麥對格陵蘭主權與民主體制的堅守。
特朗普(資料圖)
沒想到,美國政府似乎是要用行動證明,“吞并”格陵蘭島可不是說說而已,這很可能是美國實現這一野心邁出的第一步,甚至不惜為此付出一些“代價”。美方付出了什么“代價”呢?答案是丟了面子,對胡塞武裝“認慫”了,盡管美國還在嘴硬,非要說是胡塞“投降”了,但胡塞也一點不客氣,用行動打臉美方。對于美國的說法,胡塞武裝高層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表示其立場并未改變,是美國退讓了,此外胡塞也并不打算停止襲擊以色列。
特朗普(資料圖)
與此同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近日發布消息稱,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將于這幾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林劍表示,丹麥是最早承認并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今年是中丹建交75周年,當前中丹關系發展良好,兩國經貿綠色創新合作密切,雙方均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在氣候變化等重要議題上有廣泛共識。中方愿同丹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鞏固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丹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特朗普一直想吞并格陵蘭島,讓美丹關系出現變化,畢竟誰能接受和一個天天想吞并自己領土的國家為友,沒撕破臉都算好的了。這個時候,丹麥外交大臣對我國進行訪問也就不奇怪了。也正是特朗普的相關言論,讓丹麥開始意識到不能總是依賴美國和歐盟。特朗普口中的格陵蘭島,不僅在未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能夠開辟新的北極航道,它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稀土金屬和鈾礦。其中鈾礦是核電站的重要燃料,因此格陵蘭島具備發展核電的資源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