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國防部長董軍應邀訪問法國期間與法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國兩軍關系、國際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就加強兩軍務實交流合作達成共識。會談前,勒科爾尼為董軍訪法舉行歡迎儀式,并陪同檢閱儀仗隊。此前,據路透社報道,法國國防部表示,勒科爾尼在巴黎接待董軍。兩人將討論歐洲安全、中東和“印太地區”等議題。
法國,這個歐洲老牌強國,對華態度的微妙變化,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有人說,這是法國國力相對變化后的現實考量。也有人說,是復雜國際局勢和經濟利益驅動下的必然選擇。往深了看,這更像是法國骨子里的戴高樂主義又在蠢蠢欲動,追求獨立自主,不甘心只當單極世界的配角,對多極化格局開始務實接納。畢竟,早在4月,法軍太平洋地區的頭頭就已到訪中國,還跟南部戰區搭上了軍事對話的線,這不就是為高層溝通鋪路嘛。
法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資料圖)
訪問的“隱秘性”與近期國際熱點事件形成耐人尋味的呼應,5月初,巴基斯坦空軍使用中國殲-10C戰機擊落印度3架法國“陣風”戰機,引發外界對中法軍事技術競爭的討論。盡管法方未公開提及此事,但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會談或暗含法國對“陣風”實戰表現的技術關切。法國達索公司生產的“陣風”戰機此前被視為歐洲頂尖裝備,但此次空戰結果可能影響其國際市場份額。法方極有可能試圖通過軍事對話了解中國戰機的技術特性,甚至尋求改進“陣風”的潛在合作。
法國的舉動,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的軍工產能嚴重不足。在2009年,法軍采購了60架陣風,但至今已經過去了16年,這筆大單還沒有全部交付。截至去年年底,法國達索公司已經拖欠了220架陣風戰機的訂單。面對這個情況,達索在2024年“馬力全開”,但也只是生產了21架陣風戰機,以這個速度計算,他們至少要用10年時間才能把積壓訂單全部交付。因此,這次法國邀請中方訪問,也可能有在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進行合作的目標。
馬克龍(資料圖)
法國人這么積極,心里有自己的算盤。特朗普動不動就威脅歐洲國家,馬克龍早看不下去了。這次中美關稅戰美國自己打臉,更讓法國看清跟著美國瞎折騰沒出路。中法今年要慶祝建交60周年,前陣子在斯特拉斯堡辦的高級別招待會上,雙方把酒言歡說要"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現在中國兩路代表團同時在法國談經濟談軍事,明擺著告訴歐洲:跟著中國混,比指望美國靠譜。這場關稅戰就像壓力測試,測出了美國的虛實。
在董軍部長在巴黎展開軍事議程的時候,中國的財政部代表團也抵達了同一座城市。他們來,是為了跟法國那邊一起主持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那邊防長的飛機還沒完全停穩呢,這邊經濟合作的談判已經擺上了桌面。在這次經濟對話里,歐盟打算對中國電動車加關稅的問題,像根刺一樣扎在那里。法國是推動加關稅的急先鋒之一。可法國也很清楚,如果真的硬杠下去,中國肯定會有對等措施。如果想繼續舒舒服服地賺中國的錢,跟中國建立順暢高效的溝通機制,簡直是當務之急。
馬克龍(資料圖)
歐盟現在不愿意再受美國的鉗制,卻擺脫不了美國,美國也將歐洲視為包袱,卻又需要用他們“充血包”,因此他們現在只是面和心不和。倘若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歐盟早晚一個不保全都走向萎靡不振,若真沒用了,美國也會將他們棄之不顧,歐洲國家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要向中國“取經”。中歐現在既在軍事上有所交流,在貿易上也有合作,雙方也是求同存異,只為能夠繼續發展自身,互利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