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在桌面CPU干大事的高通,最近成功拿下了一家大客戶。
近日,高通正式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旗下 AI 企業 HUMAIN 達成合作,高通將為后者的數據中心開發和供應最先進的數據中心CPU和AI解決方案。
在目前的數據中心市場,前有英特爾、AMD,后有Arm,競爭程度遠遠大于移動端CPU。
如今有中東土豪主動出手,高通也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再次入局
在數據中心CPU市場,高通也有過一段失敗的經歷。早在 2017 年,高通曾推出基于Arm架構的Centriq 2400 處理器,試圖打破英特爾、AMD 在 x86 架構的壟斷。
但當時受限于軟件生態適配不足、性能未達預期,該項目于 2019 年黯然終止。
時隔多年,高通此次卷土重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此前,高通通過收購 Nuvia 獲得其 Phoenix 架構技術,并將其自研架構融入到高通平臺中。
該公司由前蘋果A系列芯片核心成員組成,其設計的 Oryon 內核在能效比上表現優異,在當時一度引起行業轟動。
從2023年開始,高通正式在桌面級CPU發力,旗下驍龍 X Elite 處理器已經進入消費級PC市場。
而在更專業的數據中心CPU,沙特 HUMAIN 項目算得上該戰略落地的第一級臺階。
根據協議,高通將為 HUMAIN 開發基于 Snapdragon 和 Dragonwing 的 AI 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重點支持云邊協同的混合 AI 推理場景。
這一布局與高通近年來推動的 "5G+AI" 戰略高度契合 —— 通過將邊緣計算與數據中心算力結合,實現毫秒級響應的實時 AI 應用。
由此可見,雙方對于這次合作都非常用心。
沙特的 AI 野心:構建全球算力樞紐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這邊并沒有全部押注高通,而是與英偉達、亞馬遜AWS、AMD和思科等公司達成了類似的合作協議,真可謂是"有錢任性"。
從沙特的角度來看,這次合作的背后是其 "2030 愿景" 下的 AI 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作為 PIF 全資控股的企業,HUMAIN承擔著整合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沙特在AI行業競爭力的核心任務。
因此,沙特同時與英偉達、AMD、AWS 等AI巨頭達成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算力生態,這其實是與沙特的AI戰略有很大關系。
根據網上公開的消息,在具體實施層面,沙特采取了 "超級工程 + 技術主權" 的策略。
第一步,HUMAIN通過旗下子公司在沙特NEOM新城建設巨型AI 數據中心園區,實現可再生能源供電,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算力樞紐。
第二步,HUMAIN 正在開發阿拉伯語多模態大語言模型(ALLaM),計劃將其與高通的邊緣設備生態深度集成,形成從芯片到應用的完整技術閉環。
這種戰略布局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通過引入高通等國際企業,沙特可快速獲得先進技術,縮短自主研發周期;
其次,作為三大洲樞紐,沙特的數據中心可輻射歐洲、亞洲和非洲市場,成為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關鍵節點;
最后,結合其能源優勢,沙特試圖在算力競爭中占據可持續發展的制高點。
高通的破局之路
高通此次重返數據中心市場,本質上是 Arm 架構與 x86 架構長期競爭的延續。
近年來,隨著 AI 算力需求激增,Arm 架構的能效優勢逐漸凸顯。2025 年第一季度,Arm 在全球數據中心 CPU 市場的份額已達 13.6%,預計年底將突破 50%。隨著高通的加入,將進一步加速這一趨勢。
盡管高通的技術布局具有吸引力,但其在數據中心CPU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英特爾、AMD 等 x86 廠商已建立深厚的市場壁壘。2025 年第一季度,英特爾仍占據數據中心 CPU 市場 65.3% 的份額,AMD 占 21.1%,兩者在服務器主板設計、散熱方案等方面擁有成熟的生態體系。
其次,軟件適配問題依然存在。
雖然 Arm 架構在移動和邊緣計算領域已獲廣泛認可,但其在數據中心的應用仍需重新編譯大量企業級軟件。高通需與 ISV(獨立軟件開發商)緊密合作,確保關鍵應用的性能表現。
再者,地緣政治風險不容忽視。
沙特作為中東國家,其科技項目易受國際局勢影響。
例如,美國對 AI 芯片的出口管制可能影響 HUMAIN 數據中心的建設進度,而高通作為美國企業,需在技術輸出與合規要求之間找到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