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0億12歲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功能下降本身就不可逆轉,再加上長時間戴耳機、愛亂掏耳朵、不會正確擤鼻涕、愛熬夜這幾件容易影響聽力的事,總有一件是你們愛做的——若任由這些行為繼續傷害耳朵,可能導致耳聾提前找上門。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講一講,為啥這些日常行為會損傷聽力。
內耳有一種細胞叫毛細胞,主要負責把聲音信息識別后,傳遞給神經細胞,傳到大腦,靠它我們才能聽得到并聽得清楚各種聲音。
普通人大概有1萬5千個內耳毛細胞,出生后逐漸凋亡,且這種細胞死亡后不會再生。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胞用到老年都是足夠的,但如果出現一些“意外”,就會加速它的死亡,出現聽力下降、聽力損傷甚至完全聽不到的情況。
有時是因為年齡、疾病等因素,畢竟年齡越大內耳毛細胞越少,聽覺功能就越老化,而細菌、病毒感染、外傷、腫瘤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聽力損傷。
但目前看來,年輕人的聽力下降主要是因為不正確的行為和習慣,給耳朵制造了額外的噪音和疾病,讓內耳毛細胞受傷、死亡、減少。
看看下面這幾種行為,總有一款你會中招:
一.長時間戴耳機
近年來因為不正確戴耳機引起聽力損傷的人非常多。要知道,內耳毛細胞是非常勤快的,24小時都在上班,所以才能讓你時時刻刻聽得到聲音。即便你睡著了,也可能被周圍的打鼾聲、電話鈴聲、雨聲吵醒,這就是內耳毛細胞不休息的證據。
所以,當周圍出現了噪音時,就相當于喊本來就不休息的內耳毛細胞加班,很容易導致它“過勞死”,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長期戴耳機加重對內耳毛細胞的傷害
很多戴耳機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耳機里放的是好聽的音樂、故事等,怎么能算噪音呢?其實只要是音量夠大,都是對聽力有害的噪音。
人在80分貝的噪聲中,暴露不能超過8小時,每增加3分貝,能夠暴露的噪音時間會減少一半。也就是說,為了保護聽力,在80分貝的環境中,最多只能連續待8個小時;而如果待在83分貝的環境中,最多就只能待4小時,超過的話就可能造成噪聲性耳聾。
當我們戴耳機時,一般播放器的最大音量在85-100分貝,如果直接開到100分貝左右,不足15分鐘你的內耳毛細胞就可能要罷工。更別說大家在坐地鐵、坐飛機的時候戴耳機,那更是雙重傷害!
睡覺戴耳機非常傷聽力。你雖然睡著了,但你的耳朵會連續暴露在噪音下數小時,這大大增加了內耳毛細胞受損的風險。
戴降噪耳機和骨傳導耳機也會傷害聽力
這兩類耳機跟入耳式耳機比,的確保護聽力方面有優勢——降噪耳機的隔離效果好,在噪音環境中,不用特別調大音量也能聽清;而骨傳導耳機則是不用塞到耳朵頭,不容易出現真菌感染的情況。
但并不是說這兩種耳機就不傷聽力了,只要是耳機,只要是有聲音傳到耳朵里面,內耳毛細胞就會振動,只要用的時間長、音量大,一樣會傷聽力。
耳機使用注意事項:
1.戴耳機時,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環境聲音最好不要超過60分貝。
2.每天使用耳機總時長不要超過3~4個小時。
3.做好耳機清潔消毒。戴耳機時耳道空氣不通暢,相對潮濕,不僅容易長耳屎,容易造成細菌或真菌感染。如果沒有定期給耳機清潔消毒,也可能就會引發炎癥影響聽力。
二.頻繁掏耳朵
掏耳朵這個動作每個人都做過吧。但各位朋友,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真的不要亂給自己、給孩子隨意挖耳朵了,不管是用棉簽、挖耳勺,都不要亂來!
耳屎用處大,多數可以自己掉出來
耳屎并非一無是處,有抵抗細菌、病毒感染、阻擋外物入侵、保護鼓膜防止破損等作用。等耳屎累積稍微多一點,多數情況下由于外耳道有自潔功能,加上運動、吃東西、說話時的動作,都可以自己排出來。
頻繁掏耳屎,壞處相當多
為了清潔頻繁地挖耳朵,會破壞外耳道正常的微環境或造成刺激性炎癥,引起外耳道感染、發炎。如果不小心戳破鼓膜,多半就會影響聽力了!另外,掏耳屎真的很容易把耳朵掏傷,比如出現鼓膜穿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情況。
出現這些情況,才需要掏耳朵:
1.耳屎結成團塊堵住了整個外耳道,出現耳朵堵塞感、聽力減退時;
2.油耳堵塞外耳道,導致聽力下降;
3.外耳道或者頜面發育畸形如外耳道狹窄的孩子,耳屎多半自己排不出來;
4.耳部有慢性疾病如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外耳道膽脂瘤、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注意: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建議去醫院耳鼻喉專科就診后,由專業的人士在專業儀器的幫助下來掏。
三.雙手捏鼻擤鼻涕
用雙手同時捏到兩側鼻子擤鼻涕,這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動作,會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聽不到!
擤鼻涕用力過大,易引發急性中耳炎
在我們的耳朵和鼻子之間有一條通道叫咽鼓管,當用力擤鼻涕時,鼻腔內的壓力就會急劇升高。如果同時捏住兩側鼻孔用力擤鼻涕,這種壓力無法從正常的鼻孔釋放,就會尋找其他出路,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腔。
這時如果鼻涕中含有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就容易通過開放的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你回想一下,是不是擤鼻涕時用力過大,曾經出現過耳悶、耳鳴的情況?那就是壓力已經傳到中耳了!
此外,過度用力擤鼻涕還可能導致鼓膜受到壓力,甚至引起鼓膜穿孔,不僅會損傷聽力,還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
小朋友擤鼻涕,更容易中招
由于兒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寬、直,呈水平位,外加兒童自身抵抗力較差,咽部淋巴組織豐富,腺樣體扁桃體經常增生肥大,隱窩可隱藏細菌和病毒,所以如果孩子經常這樣錯誤地擤鼻涕,更容易引發急性中耳炎。
如何正確擤鼻涕:
1.不要同時捏住兩側,先捏一側,稍微用點力擤出來擦干凈,然后換另外一側。
2.控制好擤鼻涕力度,不要太用力。
3.擤鼻涕后把紙巾丟到垃圾桶,然后洗手,注意衛生,避免感染。
四.經常熬夜
長時間熬夜會導致突發性耳聾。
因為長時間熬夜會導致內耳血管痙攣,進而影響到耳蝸中負責聽覺功能的毛細胞、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當耳蝸受損,聽力就會突然下降,導致突發性耳聾。
此外,熬夜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使得身體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感染,這些病原體也可能直接影響耳蝸,引發突發性耳聾。
心理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可能會造成內耳交感神經興奮后收縮血管,收縮過度就可能造成血管痙攣,也會表現為突聾。
發生突聾要及時就診。突聾的治療黃金期一般在發病后3~5天內,越往后治療效果越差,甚至導致永久性耳聾。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導致的突發性耳聾,都要趕緊去醫院。
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之一,可能存在聽力下降的風險:
1.聽不見或聽不清門鈴聲、電話鈴聲、女性或小孩說話的聲音;
2.在餐廳、商場等公共場所交談或聆聽有困難;
3.自己覺得其他人說話咬字不清;
4.口頭禪是“你再說一遍?”或經常答非所問;
5.電視機、手機的聲音隨時都開多大聲;
6.打電話都沒法聽清對方在說啥;
7.經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后喊自己;
8.在開會或小組討論時難以聽清別人所說的話。
如果懷疑自己已經出現聽力下降,最好去正規醫院耳鼻喉專科(聽力專科)就診,對于已經有聽力損失的人群,在醫生建議下,可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健康科普
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編輯:劉曉璐、楊紫萱
本文涉及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1.
2.
3.
快點“一鍵三連”,
一起健康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