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新智元導讀】博士研究忙到焦頭爛額,還想談一場轟烈的戀愛?Nature一文爆料了幾位博士生的科研與愛情秘籍,趕快碼住了。
一邊是埋頭苦干的科研,一邊是甜甜的戀愛,該怎么選?
過來人告訴你,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Nature最新文章中,揭秘了幾位博士生的個人故事,他們在繁重學業與浪漫之間找到了平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在學術「煉獄」中,嘗到愛情甜果。
學術與愛情,撞了個滿懷
2020年,Karen Arellano剛從墨西哥搬到西班牙,開啟了攻讀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之旅。
為了認識新朋友,她嘗試裝上了約會應用Tinder。
但每當聊到自己的研究時,匹配的好友總會「人間蒸發」。
Karen笑著說,「我想他們是被嚇到了」。目前,她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的巴斯克認知、大腦與語言中心工作。
那年12月,直到她匹配到了Jon D’Emidio,一切都變了。
Jon D’Emidio是一名物理學家,從瑞士Lausanne搬到了San Sebastián,在多諾斯蒂亞國際物理中心開始了博士后工作。
恰在疫情期間,酒吧餐廳關閉,他們帶著口罩捧著外帶的咖啡,在刺骨的寒冷中暢談科研與人生。
如今,他們已經訂婚。
Karen稱,與另一位研究者戀愛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從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支持。
「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有人真正理解我所說的掙扎」。
博士戀愛的「時間悖論」
讀博的人,想必一定深有體會。
做實驗、改論文、資助申請,時間總是不夠用。
耶魯大學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直言,「博士生連睡覺都覺得奢侈,哪有空談戀愛」?
紐約婚姻治療師兼關系科學家Marisa Cohen補充說,「深入且往往孤獨的研究工作,也使得結識新朋友更加困難,社交圈小的可憐」。
甚至,有一些研究人員立下flag,避免不和實驗室同事戀愛,萬一「翻車」了還影響前途。
這些因素,使得這部分人的選擇范圍進一步縮小,想遇見對的人難上加難。
這說明,博士生們常常需要額外的努力,去認識志同道合的人,而這與繁重的工作量難以平衡。
Peter Chiknas,一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系統生物學碩士生,對此感同身受。
疫情期間的職業挫折,讓他將全部精力投入研究細胞如何處理信息的學業,并計劃直接攻讀博士徐偉。
他坦言,「我實在沒有足夠的精力,在應對研究要求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戀情」。
距離挑戰
同樣,因為距離問題,分子生物學家Sam Neuffer在博士最后階段暫停了約會,因為不確定畢業后是否需要搬家。
Sam表示,「沒有穩定性,很難開始一段關系」。
而現在,Arellano和D’Emidio之間,還面臨著異地戀的壓力。因為D’Emidio在田納西大學工作,而Arellano仍在西班牙完成博士學位。
他們每天通過短信或電話保持聯系,并表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像在過各自的生活」。
此外,在與學術圈外的人約會,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戰。
Neuffer發現,許多人看到「科學家」的標簽就退縮了,甚至會讓人認為他們只想聊科學。
很多人其實不了解,完成博士學位并在研究領域取得成就,所需的工作量和投入。
當Adams與Trenton約會時,她很難理解他的研究內容,以及他為何有時太累無法外出。
愛情的力量:學術生活雙贏
盡管挑戰重重,愛情對于博士生來說,卻可能是「充電寶」。
研究表明,充實的浪漫關系能降低工作中的倦怠和情感疲憊,甚至幫助實現職業目標。
論文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144-017-9724-3
夏威夷大學的生物海洋學家Alexus Cazares,在博士初期通過Tinder認識了另一半Michi Nuesser。
兩人于2024年結婚。
Alexus稱,戀情讓她從無休止的工作中抽身,找到了生活的平衡。
「如果沒有這段關系,我可能只會沒日沒夜地工作」。
有時候,職場文化能帶來很大不同。
海洋生態學家Trenton Aguilar在佛羅里達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所在的團隊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讓他更容易在博士期間騰出時間約會。
Trenton和同事們每周至少一起吃一次晚餐,或喝一次酒,這讓他感到可以放心地平衡科研和個人生活。
2021年,他開始與醫師助理Julia Adams交往。「我確保給自己留出做普通人的時間」,他表示。
博士生戀愛秘籍
在學術與愛情的拉鋸戰中,如何做到游刃有余?
以下是幾位專家和博士生的實戰建議:
1 擠出時間,提前規劃
博士生可以提前幾周預留空閑時間塊,確保約會時間被優先安排。
即便每周只有幾小時,也能為愛情留出一片空間。
2 善用約會應用
Tinder、Hinge、Bumble等應用,能讓你接觸到平時不會遇到的人。
而且,盡早線下見面更有助于建立聯系。第一次約會別只聊天氣,試著深入了解彼此。
3注重價值觀,而非「硬指標」
研究人員慣用數據思維分析問題,但不要把約會當成面試。薪水、職業機會和生活目標等外部指標,不等于兼容性。
而應該是,尋找對事業有相似熱情的伴侶,能讓彼此更理解對方。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388-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