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居住的地方叫房子,
只有牲口住的地方才叫“圈”。
然而,從1939年開始,日本侵略者為了把越過長城的八路軍與百姓隔開,在長城沿線實行“西南國境治安肅正政策”,實行集家并村,修建部落,部落以外的村落全部燒殺干凈,強行把人逼進部落里,部落里的人生不如死,牛馬不如,所以,百姓把這些部落稱為“人圈”。
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北方犯下的滔天罪行。
南有南京大屠殺,北有千里無人區,日本侵略者制造“千里無人區”的慘烈程度,令人發指。
到日本投降為止,侵華日軍在長城沿線長約1000公里,總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劃作“無住禁作地帶”約8500平方公里,被“集家”的自然村1.7萬多個,共修建集團部落(“人圈”)約2506個,被驅趕“集家”的群眾達140多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冀熱遼長城沿線分布在各地的八路軍游擊隊、抗日聯合縣干部、民兵組織等紛紛行動起來,積極配合八路軍、蘇蒙聯軍圍困攻擊敵據點,拆毀“人圈”,迎接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百余萬被驅趕進“集團部落”(“人圈”)的群眾紛紛返回原址,在被拆毀、燒毀的廢墟上重建家園,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事人陸續離世,這段歷史只留存在發行量很少的幾部著作里,更多的人對那段歷史沒有記憶。
前幾天,受承德縣政協副主席計德輝先生之邀,去了一次該縣比較偏僻的滿杖子鄉計杖子村,意外的發現,這里還留存了一段“人圈”圍墻,在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中,被當做愛國主義教育實物保存了下來。
2.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中共中央就提出全民族抗戰的號召,8月4日,張聞天、毛澤東就致電朱德、周恩來,明確指示要“派一部遠出熱河”,開展冀熱邊區的游擊斗爭。1938年6月,宋時輪、鄧華率八路軍四縱主力5000多人分兩路挺進冀熱邊區。
日偽驚呼:延安觸角伸進滿洲,打亂了滿洲秩序。
1939年9月,日偽經過多方面準備,在錦州成立了“西南防衛委員會”和“西南防衛司令部”,后來搬到了避暑山莊。
西南防衛委員會主要職責有七項:
一、制定并實行“三光”政策的重點地區。
二、劃定禁止通行的“無人區”。
三、實施集家并村綱要,制定移民計劃,建立武裝防衛部隊。
四、劃定沿長城線與河北省邊界的經濟封鎖線。
五、在安全地帶建立集團部落。
六、建設警備公路及通訊網絡。
七、在各地設置特別治安法庭等項任務。
部落(人圈)老照片
當年10月,就在興隆縣半壁山北部山區和黑河一帶山區20多個村莊進行第一次局部小“集家”,把群眾強行搬進安子嶺、雙爐臺、楊樹臺集家點。
姚依林于1940年寫的《冀東游擊戰爭是怎樣堅持的》一文中記載:“開始實行并村辦法(我×隊活動的熱河南部承德附近,并村的辦法已開始實行),企圖減少甚至消滅山溝小道中三五戶的小村莊,便于其軍事政治的控制,增多我游擊隊活動的困難。”(《冀熱遼人民抗日斗爭》第二集)
這是關于熱南地區日偽集家并村最早的記載。
由于八路軍、游擊隊領導人民開展反對集家斗爭,1940年4月,日偽的第一次集家失敗,各村群眾又返回自己家中。
3.
1940年9月,為阻止八路軍、游擊隊的進攻,日偽當局進一步試行西南國境“治安肅正”政策,在興隆縣的羊羔峪、冷咀頭、大小黃崖、驢兒叫、狗背嶺等地第二次試行局部集家并村,并在“部落”內設立了偽警察分駐所。到1941年春季,由于羊羔峪等集家區內發生瘟疫,連續死人,日偽警察也被傳染上瘟疫,同時又不斷受到游擊隊的襲擊,第二次局部集家并村再一次失敗。
1941年8月,偽青龍縣政府宣布大地村(現屬寬城縣)為集團部落“實驗區”,成立“集家工作指導部”,由日本人副縣長西島寬任主任,下設武裝班、巡視班、拆房隊等,一個半月后,大地村所屬22個自然村,1800口人全部被趕進了部落。
2021年5月,我在寬城琢酒企業的民俗館,看見了兩個日偽為這次集家而制作的花瓶。
1941年9月15日,日本關東軍防衛司令部發布第二八號《時局應急西南特別肅正》作戰命令,將實施“特別肅正”地區擴大到熱河全省,重點擴大為豐寧、灤平、興隆、承德、青龍5縣,并再次強調將“集家并村”,建設“集團部落”作為“治本工作之重點”內容。
日本人繪制的《華北和熱河無人區示意圖》
根據日本關東軍防衛司令部和憲兵司令部的部署,在日軍西南防衛司令部制訂出《西南地區肅正工作綱要》之后,承德日本憲兵隊本部又擬定出《國境地帶無人區化》實施方案。方案中指出:“所謂集家,即將可能成為敵人游擊區的國境地區內的居民集結于我方據點,或其近旁地區,使之與敵人的活動完全隔離,而由我方掌握控制,乃可徹底封鎖扼殺敵人之所謂人力、物力的動員工作。
根據日本關東軍防衛司令部的命令,為了有力地推行“肅正”工作和制造“無人區"計劃,將在原通化省東邊道專門進攻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大搞集家并村“有功”的軍政骨干全部調到熱河,并對熱河省行政機構實行大換班。原通化省偽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升任熱河省次長;通化省偽警務廳長皆川富之亟調任熱河省警務廳長;通化省偽協和會副本部長戶倉勝人調任熱河省協和會副本部長兼事務長;通化省偽省長姜全我調任熱河省長;通化省偽第八軍管區司令官吳元敏調任熱河省第五軍管區司令官。與此相適應,對所有下屬機構也都進行了充實。
此外,在制造“無人區”的重點地區如灤平、興隆、承德、青龍等縣的偽縣長、警察署長、協和會等要職,也大部換成由東邊道等地調來的骨干人員。
為了加強日偽在熱河省的軍事力量,日本關東軍第一〇八師團第九獨立守備隊進駐熱河各地。偽滿洲國軍除第五軍管區下轄的3個旅外,又從其他軍管區調來14個團,分駐熱河各地,作為機動兵力。此外,還將曾經在東邊道圍剿東北抗日聯軍的通化省12個省轄警察討伐大隊全部調來熱河省(省討伐隊相當于營建制)。在制造“無人區”的重點縣,先后組建36個縣屬警察討伐隊,其中:青龍縣8個興隆縣13個、灤平縣8個、承德縣5個、平泉縣2個。
4.
1942年7月,日偽軍萬余人對豐灤密地區進行毀滅性大“掃蕩”,同時實行大規模集家并村,將東起半城子,西至渤海所,南自白道峪,北到于營子,方圓120華里區域劃為“無住禁作地帶”,屠殺干部、群眾431人,抓捕1100多人,燒毀房屋2.55萬多間,建修了93個“人圈”,將村民強行驅趕到“人圈”中居住。
8月中旬,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兵團長會議上下達命令:第二十七師團全部開赴冀東,從9月1日起實施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并且在長城線上繼續制造“無人區”,對“無人區”內的禁止限制事項作出更慘無人道的規定。
9月20日為了徹底摧毀長城線上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并封鎖東北與華北地區的聯系,華北方面日軍在長城南側制造“無人區”的計劃基本完成:東起盧龍縣桃林口,向西延伸,經遷安、遷西、遵化、薊縣、三河、平谷、密云、懷柔至昌平縣桃峪口,總長約500多公里,寬約8至10公里。
10月18日日偽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集中4.6萬兵力對長城內外“無人區”和冀東基本區進行“梳篦清剿”,歷時一個多月,400多個村莊被燒光,村民被強迫遷入“人圈”或指定地點。
這年9月,我老家的鄉親們也遭受苦難,整個清河川從尖寶山到清河口再到瀑河口,房屋全被燒光。
而犯下這些罪惡的日偽軍,就是從滿杖子和暖兒河翻梁過來的。200多日偽軍,抽調民工300多人,把尖寶山、西溝、塌山、清河口、瀑河口的村莊全部燒光,當時清河口有129戶,540多間民房。
1943年9月,日偽從蘑菇峪、車河口、滿杖子、九虎嶺、潘家口等地抽調一千多兵力,對清河口、灑河、河南大峪等20多個村進行討伐,清河口660多口人中,被殺死70多人,這次掃蕩,日偽除了燒掉百姓搭起的窩棚外,還毀掉了所有的生活用具,砸掉了碾臺、填埋了水井,貼上布告,要人們于11月底之前,必須搬到部落里去,此地實行見人就殺、見房屋就燒、見東西就搶的“三光”政策。
為了活下去,村干部改變了原來的抵制進部落的做法,本著有親投親、有友投友、沒親沒友隨大幫走的做法,被迫搬進附近的部落。
這一年,我的爺爺奶奶帶著一家人,先是坐一條船沿灤河去了藍旗地部落,后來輾轉北杖子、大彭杖子,九死一生。
村里有22戶人家拒絕進部落,跑到大山里去“貓山”,這其中有我的姥爺姥姥,我母親那年不到10歲,她不到2歲的小妹妹死于那年的“跑兵”。
5.
1982年,承德縣黨史辦根據偽熱河省總務科于偽滿康德十一年(1944年)調制的承德縣行政區劃圖和有關“集家并村”資料,經與現地名核對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材料,更清楚的知道承德縣的人圈和“無住禁作地帶”的范圍。
全縣共1街23村,一街是承德街。
關于“承德街”,前幾天有人問我,說“承德街”是什么時候的事,在這里找到了。
23個村則包括了暖兒河村,暖兒河村設置了23個“部落”:北杖子、楊樹底、大營子、徐杖子、北灣子、何杖子、滿杖子、西北溝、中杖子、二道河、柳樹底、料北溝、深水河、桲欏臺、朝梁根、葉杖子、三岔口、八家、東荒、前窩子、東爐、大彭杖子、西莊。
而日偽在這一區域設置的“無住禁作地帶”,則包括了我的老家,那個時候還沒有寬城縣。
暖兒河村“無住禁作地帶”:分布于現滿杖子公社料北溝、柳樹底、滿杖子大梁根、徐杖子等南部山區,八家公社南北山區,現寬城縣的小前坡峪、洪杖子、于杖子、塌山、化皮留子、缸窯溝等公社山區。
所以,我現在遇到承德縣人,也論老鄉。
本文作者和91歲的董秀英老人
6.
在計杖子村,我見到了董秀英老人。
滿杖子鄉山清水秀,暖兒河發源于此,盛產蘋果。這里的環境幾乎沒有污染,91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兒子媳婦孝順,老太太干干凈凈。
她和我說起了當年在人圈里生活的片段:日本投降那年,她15歲,但在此之前,在日偽的逼迫下,拿著棍子每天接受訓練。
她說起我看到的人圈圍墻遺址時,說那個地方叫大營子,與上面所說的23個部落里的大營子吻合。
由于“人圈”內居住環境惡劣,缺少必要的生存條件,致使許多人死于饑寒和瘧疾、霍亂、傷寒、瘟疫等各種傳染病。僅據興隆、青龍、灤平、寧城、平泉、承德、遵化、遷安、密云、平谷、薊縣、赤城等縣的不完全統計,大約有4一5萬人因凍餓、疾病、瘟疫而死。
日本侵略者給熱河人民造成的苦難,罄竹難書!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軍無條件投降。
8月16日一17日偽熱河省次長岸谷隆一郎受偽滿國務院總務長官武部六藏指示,親自監視將機要檔案搬到偽熱河省公署院內燒毀。
19日,岸谷隆一郎自殺。
日本侵略軍無條件投降的消息,迅速傳遍冀熱遼長城沿線,分布在各地的八路軍游擊隊、抗日聯合縣干部、民兵組織等紛紛行動起來,積極配合八路軍、蘇蒙聯軍圍困攻擊敵據點,拆毀“人圈”,迎接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
百余萬被驅趕進“集團部落”(“人圈”)的群眾紛紛返回原址,在被拆毀、燒毀的廢墟上重建家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本文參考資料:
郝洪喜:《長城線上“無人區”斗爭大事年表》
張國祥《永遠不會忘記的“集家并村”》
《承德縣“集家并村”及“無人區”情況》
《熱河淪陷與熱河抗戰圖鑒》
《長城線上千里無人區》
《寬城人圈》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