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的黃埔名將----
一個十七八的小男孩,進黃埔軍校學了一年半載,出來就是名將。
但實際不是這么回事。
首先是生源的強大。
那個動亂的年代,你知道黃埔軍校是干嘛的?
所以在黃埔早期就入學的學生,眼界就已經超過了那個時代的大部分人。
你有去黃埔軍校的意愿,不管是為了升官發財還是救亡圖存,都說明你對社會的認知水平不俗。
另外你能離開家鄉,一路到達廣州或上海找到報名處,那行動力與社會閱歷肯定沒問題。
你能通過入學面試,意味著你的身體、基礎文化、語言表達、氣質和精神面貌得到國黨大佬的認可。
可以做到這些事,本就是當時全中國頂尖的青年才俊了。
比如電影《亮劍》中,李云龍還在編筐的時候,咱旅長(陳賡)就打過吳佩孚了。
實際上的黃埔名將,入學前就是職業軍人,青年軍官,先鋒黨員,進步青年,高級知識分子……打過硬仗,參與過反帝愛國運動、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從事過革命活動,創辦過進步報刊……
畢業后從排長干起,從北伐打到抗日戰爭,在一場場惡戰中(陣亡率很高)活下來,這才成為名將。
(陳賡大將)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蘇聯的強大支持。
早在1924年5月,由首席軍事顧問巴甫洛夫率領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到達廣東,對黃埔軍校進行指導和訓練。之后涉及各門學科的許多蘇聯顧問陸續到軍校工作。
這些人都是蘇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相當理論素養的指揮員。
包括后來巴甫洛夫在東江視察時不幸溺水逝世后,由加倫(布留赫爾)接替首席顧問之職。而這哥們后來成為了蘇聯首批五位開國元帥之一。
蘇聯顧問團教授了蘇聯那個時候最新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黃埔軍校有兩大課程,一是學科,二是術科。學科主要教軍事理論,術科主要教軍事技術。
要知道那些學員本就是頂尖人才,加上理論的武裝,變得更能打也就不奇怪了。
同時,蘇聯顧問對蔣介石多次交涉,最終黃埔軍校仿效蘇聯紅軍的政治委員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國軍隊中設置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部。
這一制度的確立,對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防止軍隊成為個人獨斷專行的工具起了組織上的保證。
(布留赫爾)
當然,蘇聯的援助不止這些,還有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1925年,蘇聯第一次撥交黃埔軍校10萬盧布作為維持費,并在同一通知上告訴加倫將軍,只要黃埔軍校提出具體的預算數字,蘇聯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繼續撥給。
同年,又一次性追加45萬盧布,作為編練新軍的費用。
1925年至1927年,蘇聯先后撥給黃埔軍校的辦學經費共達250萬盧布。當時蘇聯派出的顧問人員,包括在中國雇用的翻譯、秘書、事務工作人員,都由蘇聯支付工資薪水。
還沒完。
1924年10月,蘇聯“沃羅夫斯基”號商船駛抵廣東,運來了8000支步槍和400萬發子彈(合算下來每根槍配備子彈500發)。
(蘇聯DP輕機槍)
這批槍械在當時可以武裝中國最精良的一個師,而這時的黃埔軍校全部師生最多不過1個營!
因為這批槍黃埔軍校實力大增,腰桿子立刻硬了起來。
后來隨著黃埔軍校學員的增加,蘇聯又先后六次送來大批武器裝備,共計有步槍51000支、機槍1090挺、子彈57400萬發、火炮26門、炮彈1000發。其中1925年援助的軍火就價值56.4萬盧布。
以上,就有了名震天下的校軍。
不能打才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