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過霹靂15的性能,射程200多公里,支持A射B導,關鍵就在這個A射B導。
巴基斯坦打印度,就是紅旗9防空系統的地面雷達率先發現印度陣風起飛,然后殲10CE才掛載霹靂15E起飛。
據巴基斯坦透露的消息,都沒用殲10CE的火控雷達鎖定,霹靂15就盲打出去,然后殲10CE直接調頭拉開距離。
之后就是“B導”過程,地面雷達+預警機導引霹靂15直奔陣風,抵近后才開啟導彈火控雷達,此時已進入不可逃逸區,陣風應聲落地。
網上那些吹什么巴基斯坦飛行員技術能力強,換成中國打不過陣風的,如果不是壞,那就純屬軍盲。
這次擊落印度陣風,飛行員因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哪怕調過來,印度飛行員駕駛殲10CE打巴基斯坦的陣風,照樣一打一個準。
這就是體系作戰的可怕之處,最大程度上擺脫了對人的依賴。
如果對面是中國,我們甚至都不用起飛殲10C、殲20,直接用無人機攻擊11或者無偵10掛霹靂15發射就夠了。
都不需要臨時起飛,無人機可以超長航時滯空,印度陣風起飛即墜落。
甚至對于印度這種沒臉沒皮的貨,我們都不需要人為判斷,交給AI自主判斷,直接打就行了。
敵人不配見我們的人,他們只配跟AI扮演的NPC玩單機游戲。
還有更狠的,霹靂15采用“模塊化設計”。
啥叫模塊化設計?
就跟組裝電腦似的,主板、CPU、內存、硬盤都通過標準接口連接在一起,想換哪個拔下來,插上個新的,即插即用。
連“操作系統”都是可以升級的,甚至支持遠程升級。
導彈的模塊化設計也是一個道理,通過?標準化接口?與?功能單元解耦?,將彈體、導引頭、戰斗部等子系統設計為可獨立更換的模塊,實現快速功能調整與多場景適配。
可以根據任務需求更換模塊,如雷達導引頭換紅外導引頭,常規彈頭換特種彈頭等。
并且通過通用接口可以適配不同載具,如戰機、軍艦、地面發射車等。
?彈體與接口模塊?,采用標準化機械/電氣接口,例如霹靂-15的發射導軌適配殲-20內部彈艙與殲-10CE翼下掛架。
預留衛星制導接口,如北斗信號接收模塊,支持未來升級迭代,相當于主板上的“擴展槽”,有新硬件插上就用。
?導彈還可以替換不同探測體制的導引頭,霹靂15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導引頭可以替換為被動紅外成像導引頭。
模塊間通過高速數據總線互聯,還支持“主被動復合制導”模式切換。
?戰斗部模塊?配備可拆卸彈頭艙段,可快速更換為高爆破片彈頭、穿甲彈頭或電磁脈沖彈頭。
模塊化裝藥設計支持當量調節,針對預警機或戰斗機調整毀傷范圍。
?導航與控制模塊?集成獨立導航單元,如高精度光纖陀螺+原子加速度計組合,與載機火控系統解耦。
如此一來就可以通過雙向數據鏈模塊支持“A射B導”戰術,實現跨平臺信息融合。
通過可編程控制系統,如中國航天科工自研軟件,可實現硬件模塊的功能重構。
例如動態調整制導算法,如切換衛星導航/慣性導航權重。
又例如自定義攻擊邏輯,如設定多目標優先攻擊順序等。
模塊化設計使得新功能開發僅需升級特定模塊而非全彈重構,例如霹靂15E出口型,就僅替換加密通信模塊。
據說這次巴基斯坦的霹靂15E,就被中國工程師“解鎖”了射程,從150公里的出口型,瞬間就成了200多公里的滿血版。
故障模塊可單獨更換,無需整體返廠維修,?維護成本?大大降低。
同一導彈平臺通過模塊組合,可衍生出反輻射、反艦等特種型號。
總之,雖然外面看起來都是霹靂15的“機箱”,但里面裝的可以是英特爾,也可以是麒麟9000,可以是Windows,也可以是鴻蒙。
你根本不知道它能被魔改成什么怪物。
那么聽起來這么高大上的玩意,產量如何呢?
正好前兩天央視剛解密了霹靂15的“柔性生產線”。
一條生產線的日產能就高達100枚,年產超過36000枚。
相比之下,美國對標霹靂15的AIM-120D導彈年產能只有區區500枚。
也就是說,中國一周生產的霹靂15就超過了美國一年生產的AIM-120D。
空空導彈研究院的這條柔性生產線采用數控技術、智能機械臂與無人物料運輸設備,實現從原材料加工到導彈組裝的全程無人化操作。
?24小時無人值守?,僅需每12小時人工檢查一次,電力與物料充足時可連續運轉。
?靈活切換生產型號?,通過軟件設定快速調整生產線任務,適配不同導彈型號的生產需求。
現在生產霹靂15,調整一下就可以生產霹靂17和霹靂21。
機械臂可處理指甲蓋大小的微型元件,精度達微米級。
所以什么叫工業克蘇魯?
中國通過長期積累的精密加工經驗,如光纖陀螺儀微米級裝配,與機械臂國產化,支撐了生產線核心硬件的自主可控。
生產線采用智能調度系統,如自動導引車,和實時質量監控,依賴國內云計算平臺與邊緣計算技術的成熟應用。
?上游材料與元器件?,如高強度復合材料與高密度集成電路的國產化突破,保障了柔性生產線的穩定物料供應。
?下游軍工需求驅動?,為應對現代戰爭的規模化消耗特性,通過柔性制造實現“質量-效率雙提升”,直接服務戰略威懾需求。
不過還有更令敵人感到絕望的。
中國自?2020年代初期?開始布局工業4.0技術在軍工領域的應用,包括柔性生產線所需的高精度機械臂、智能物流系統與AI質量檢測模塊的開發。
?僅僅3年之后的2023年,珠海航展?便首次公開展示自動化軍工設備,北方工業公司與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柔性制造技術已具備實戰化生產能力。
?又過了一年,2024年下半年?,柔性生產線完成適配調試并投入霹靂15量產,標志著中國空空導彈制造從傳統人工密集型向智能化轉型。
?2025年5月?央視公開生產線畫面時,這條生產線顯然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都不用保守秘密,拍出來大家隨便看。
但以中國人的脾氣,后面還藏著什么嚇死人的玩意,你敢想?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
注意!我要打廣告了:
中美貿易戰,我要參戰!
墨子誠邀中國外貿廠家,訂制墨子俱樂部周邊(服裝鞋帽、日常用品等),長期合作,不低于外貿價格,追求品質品位。
有意者請加助理微信:moziclub,親身見證美國衰落,中國崛起。
我曾在歐洲讀研,畢業進ASML做算法,創業時在哈佛大學訪問半年,走遍中國,環游歐洲北美,本書將從科技、財經角度為你還原一個最真實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