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與沙特王儲小薩勒曼簽署的“巨額協議”令世界感到震驚。
但令人意外的是“前一刻”沙特才送給美國一份“巨額協議”,下一刻卻送給中國“一份大禮”,并簽署57項協議。
沙特究竟是想腳踩兩條船,還是另有考量?
實際上,這一輪博弈,特朗普雖然“賺麻了”,但這筆錢實際上是以“出賣聲望與人心”換來的。表面上看,大賺特賺,但長遠來看,卻是“飲鳩止渴”、虧本的買賣。
特朗普的沙特之行,可謂是“賺麻了”。小薩勒曼不僅送給他一份價值1420億美元的巨額軍購訂單,而且沙特還承諾拿出約200億美元,在美國境內建立“數據中心”,并且替美國解決與數據中心匹配的能源設施。
不止如此,在醫療溶液、能源設備,甚至連波音飛機訂單上,沙特同樣鼎力支持,不僅一同撒錢,幫忙建設,而且但凡特朗普“開口”,一副但凡能用錢維系的友誼,再貴都不叫事。
這一刻,沙特的豪氣,可謂是給足了特朗普面子。這一通下來,沙特“送給”特朗普的投資、采購協議總價值竟超過6000億美元。
我們不禁要問,小薩勒曼與特朗普的關系,難道這么好嗎?沙特是否會選擇“調頭”,重新擁抱美國?
答案是:不會。
因為這6000億美元的投資與采購協議背后,實則是小薩勒曼向特朗普繳納的“保護費”,以及“免開尊口的封口費”,外加在一些關鍵領域,小薩勒曼不希望被美國“卡脖子”。
此話,怎講?
首先,就1420億美元的“軍購訂單”來講,與其說是沙特想要采購軍備訂單,進行換裝。不如說,這就是在變相繳納“保護費”。
要知道,在這筆價值高達1420億美元的訂單中,有30%的錢,也就是426億美元左右的費用是用于支付“顧問費”與“維護項目”。至于剩下的近1000億美元的軍購訂單,也是被嚴重溢價的,而溢價出來的那部分“水分”。
不止如此,以如今全球產業鏈不斷遭破壞,稀土供應也斷斷續續的背景下,美國軍工產能并不能馬力全開的生產,所以極大可能存在交付時間嚴重延時。
但是,沙特并不在意。因為,這筆軍購訂單哪怕現在、立馬交付,其實這批武器裝備的意義也不大,因為沙特現役總兵力也不過才21萬人,空軍大致有2到6萬人。
即便拿到美國的戰機,但沙特軍隊數量和整體作戰能力擺在那里,而裝備所能提升的戰斗力實際上“微乎其微”,不然前幾年,沙特也不至于被胡塞武裝打的丟盔棄甲。
所以,這1420億美元的軍備,就是“保護費”。
沙特連采購帶投資,狂砸6000億美元,其實還存在“客氣的封口費”,希望特朗普看在“錢”的面子上,不要過于急迫的逼迫沙特與以色列恢復關系。
畢竟,以色列在中東早已聲名狼藉,而沙特哪怕之前有心與以色列“和解”。但如今前有以色列將加沙變成“廢土”,后又有以色列向黎巴嫩“動武”。
這時候,沙特若與以色列“和解”,必然會被戳脊梁骨。所以“奉上6000億美元”,希望特朗普別催得太急,以便沙特能拖就拖,拖上一段時間再說。
此外,沙特砸200億在美國建設“數據中心”,背后的訴求很簡單,沙特希望用“投資”換取特朗普的“承諾”、“默許”,允許沙特從美企采購先進的“算力芯片”,不會在芯片上遭遇“卡脖子”。
最后,則是沙特用6000億美元“花錢消災”,而所謂的“消災”是指沙特依舊不肯“續簽”《石油美元協議》,但又怕特朗普借題發揮、找沙特的麻煩。所以,沙特實際上以“軍購、投資換安全協議”替代了過去的《石油換安全協議》。
正因為這四點訴求,即:安全訴求、芯片進口不設限訴求、不與以色列快速恢復關系正常化的訴求,以及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訴求,加在一起,一口價:6000億美元“買斷麻煩”。
所以,哪怕有什么交情,一切不過是“交易”而已。特朗普收了錢,不找沙特的“麻煩”而已。
就在沙特給特朗普送去“6000億美元協議”的同時,沙特又安排沙特環境、水利和農業部長法德利訪華,并與中方簽署了57項,總價值大約40億美元的協議。
雖說,協議具體內容沒有公開,但外界普遍猜測,這份協議當中,也許諾給了中方不少項目。
一方面,沙特此舉為了“安撫”中方,讓中方明白,雖然沙特再次與美國恢復“蜜月期”,但不會因此“顧此失彼”,疏遠中方。
另一方面,也是以此讓特朗普明白,這6000億美元,也包含了“購買”沙特交朋友的自由。
不得不承認,沙特是“真土豪”。面對麻煩,沙特的解決辦法就一個:“我加錢!”而但凡能用錢解決的“麻煩”,統統“都不叫事”。
不過,沙特與中方簽署57項協議背后也是“訴求的”。
這里邊的訴求,主要有4個。
第一個訴求,沙特希望穩住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石油買家。畢竟,盯上這塊“肥肉”的對手可不少,身旁的伊朗、阿聯酋、卡塔爾,以及俄羅斯,甚至是美國,都渴望搶占中國的“能源高地”。
第二個訴求,沙特想要完成技術轉型,不僅需要來自中國的“技術投資與轉讓”,還需要中國的產業鏈,以及中國龐大的市場為沙特經濟轉型保駕護航。所以,對于維系與中國的關系,從中國這里借力這一點,沙特是非常重視的。
第三個訴求,沙特希望成為中東地區,以及中東與非洲之間“物流集散中心”。
但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得到中國的全面支持,尤其是中方推動、打造的“泛亞鐵路”,以及在沙特與埃及之間修建跨海大橋,才能助力沙特實現這一偉大“計劃”。
第四個訴求,那就是潛在的安全訴求。
沙特一直想要采購中國武器,但奈何美國“不答應”。不過,沙特對中國武器的“潛在訴求”一直都存在。
原因很簡單,沙特也害怕萬一哪一天,美國若孤注一擲地掠奪沙特王室財富。那時候,美國大部分武器都可以通過“加密數據鏈”,以及“關閉衛星”將那些先進的武器徹底“癱瘓掉”。
屆時,中國武器以及北斗衛星才是沙特的兜底保障。
雖然,沙特現在不敢當著美國的面采購中國裝備。但或早或晚,沙特會給自己留出“后路”,向中國下訂單。
這一切,只因為沙特王室害怕“錢沒花完,美式武器沒用上,但家族卻沒了。”過河拆橋,以及強買、強賣、強搶這些事,可都是美國的強項。如今沒出手,只時還沒到與沙特王室“撕破臉”的時候。
美沙合作“提醒”了中國
坦誠地講,我們理解沙特愿意6000億美元,買一個安全與安心。但是,看到這么大的訂單,說不羨慕,那也是假的。
不過,反過來思考這件事。美沙6000億美元的“大合作”其實也提醒了我們3件事。
第一件事,沙特再富,也得向拳頭低頭,不然沙特的財富就是“原罪”,他們守不住。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斷發展工業,給他國投資、建廠、強化產業鏈,又與他國為善,和他國講道理、強調“共贏”,一起發展、一起賺錢的道理。
但如果“拳頭”不夠硬,最后只會給他國“做嫁衣”,被毀約、被坑騙,保護不了我們自身的利益。
所以,“拳頭”應該放在道理的前邊,軍事實力與軍事手段,才是保證我們的道理有人聽,我們的協議被尊重的前提。否則,一旦本末倒置,一切只會淪為“笑柄”。
就像是沙特再有錢,但隨時可能“守不住財富”,這也是沙特忍痛割愛,用6000億美元“買平安”背后的無奈,而且還得滿臉帶笑的“送錢”。
第二件事,我們需要與更多國家,如沙特、巴西、俄羅斯建立合作。但是,我們更需要認識到“打鐵必須自身硬”,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不是為了幫助他們變強,而是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反哺我們自身,讓我們自己變強,這才是根本。
相反,只是一味的強調“大家一起強”,一味地為他國付出,我們最終收獲的很可能是一群“烏合之眾”、一群墻頭草。
所以,不能為了“幫助他國”,忘記了我們為何要這么做的本質、初衷。一切,少談交情,多看利益。
第三件事,當特朗普“關稅”席卷全球主要經濟體時,我們不斷向外尋求“破局之道”。但如沙特、俄羅斯、越南、馬來西亞等我們交好的國家,他們基于自身利益考量,沒有“過分”落井下石,就已經讓我們很感謝了,也為此“讓出部分利益”。
但是,如果我們自身14億人口“大市場”若能撐起內循環,何至于向外求索?所以,靠外人,不如給予自家人更多的扶持,把自己的大市場做起來,才是長久之道,才能讓根基穩如泰山,做到遇事不慌,這不就是“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嗎?
所以,這場“關稅”風波,是一場危機,但也是一場自我覺察的良機,而特朗普雖然賺了錢,失去了人心。但是,我們更要看到,特朗普比我們更明白一件事“從別人手中搶奪資源,強大自身,才是硬道理”,這一點我們得效仿、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