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農機裝備,覆蓋全產業鏈的參展企業,摩肩接踵的專業觀眾……5月17日—19日,一場聚焦“智慧農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楊凌農高會夏季分會暨2025AME西部農業機械裝備展覽會(簡稱:首屆西部農機展)在陜西省楊凌示范區開幕。
Δ首屆西部農機展會現場。
在當前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農業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至關重要。
本次展會順應大背景應運而生,旨在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實現“展+會+賽+銷”模式聯動,通過搭建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商貿合作平臺,為楊凌打造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貢獻力量,也將為西部現代農業裝備產業發展擘畫新圖景、增加新動能。
1
瞄準未來趨勢,凸顯智慧主題
展會上,“智能”“高效”“綠色”三大關鍵詞貫穿全場。
從智能播種機到無人植保機,從自走式搖控噴淋澆水設備到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無一不展示著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這些農機裝備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資源浪費,體現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高技術、高質量、高效能特征。
Δ自走式搖控噴淋澆水設備現場演示。
展會期間,河南黃泛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自主研發生產的自走式搖控噴淋澆水設備,通過降損節能,提高工作效率,可使玉米每畝增加收益約50至80元。
黑龍江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帶最新研發的HD580農業無人機,作業效率每小時可完成200畝,希望借此平臺充分展示產品優勢,提升品牌知名度。
這場匯聚國內頂尖農業科技力量的盛會,通過展示百余項智慧農機裝備創新成果,生動演繹了農業新質生產力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核心動能。
除展區設置、展出展品聚焦智能與智慧之外,首屆西部農機展配套活動中最點明主題的當屬“現代農業裝備創新運用大講堂”,不僅設置了農機產品與技術分享、經驗分享與模式探討等環節,圍繞智慧農業賦能農機產業轉型升級、智慧農業與作物全程解決方案系列話題,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和企業家探討農機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2
緊盯重點領域,補齊行業短板
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智能化全品類葉菜收獲機器人、精準打藥機器人……各種外形炫酷、功能多樣的“黑科技”硬核亮相,讓不少參展觀眾直呼過癮。
Δ首屆西部農機展現場。
江西省山宜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針對丘陵山地農機化發展應用場景短板,突破輕簡化、機械化、智能化關鍵技術,推出多功能履帶式植保無人車、大宗茶自走式智能采茶機、5G農機監測北斗終端、數字農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等系列智能化產品,填補了丘陵山地果林茶園管理短板,提升生產效益。
Δ參觀者現場參觀多功能履帶式植保無人車。
公司展位上,系列智能農機產品吸引了不少參展觀眾駐足觀看。以SU550型履帶式多功能果園無人車為例,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款產品每小時耗油量不超過3升,每箱油可持續運行超過4小時,作業效率可達80—160畝/日。”
當下,大型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以及智能化等是我國農機裝備短板,加快配套農機裝備研發、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加強技術應用推廣刻不容緩。
3
多方協同發力,助力產業升級
農機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是個系統工程,單打獨斗、單兵推進容易事倍功半。因此,要注重促進產學研、上下游協同攻關,扎實推進穩鏈強鏈,助力產業不斷升級。
江西省山宜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緊密合作,承擔多個省市級科研項目,擁有二十余項專利,參與江西省地方標準《農用無人機DB36/T 930-2016》等標準規范的編制。
Δ展會期間展出的棚掌柜智能設備。
楊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通過建立作物種植模型,不斷優化設計“棚掌柜”系列產品,已在陜西、河南、山西、河北、山東、甘肅、新疆、江西、北京、遼寧等地推廣。
以30座設施大棚為例,通常需要勞動力11人左右,而通過使用“棚掌柜”產品后,僅4人就可輕松實現操作管理。平均一畝地減少了7人成本,還能實現5%—10%的增產。
這些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無疑推動著農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首屆西部農機展不僅是一場智能農機裝備展示盛宴,更是農業生產力變革的里程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本屆展會猶如畫筆,正繪制出智能農機裝備領域發展“路線圖”。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農業科技報作者|耿蘇強
微信號:yanglingca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