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中東之行,不僅獲得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新飛機,還收獲了大量投資,可謂賺得盆滿缽滿。表面上看,這是一次 “技術換資本” 交易,實則是想要把中東國家與美國深度綁定,讓他們與中國保持距離。
然而,特朗普似乎暫時還高興不起來,他或許已經猜到,中東國家不會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死心塌地地跟著美國干。所以,特朗普訪問中東結束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訪問中國,去解決他的擔憂。
一、經濟合作:技術換資本的交易型外交
特朗普此訪的核心訴求,是用美國的技術優勢換取中東國家的真金白銀,同時讓中東國家與美國深度綁定。在沙特,雙方簽署了60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另外沙特還承諾向美國購買價值1420億美元的武器。
這筆交易的目的很明確:由于過去幾年的高通脹,加上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胡鬧,美國經濟有衰退跡象。美國需要沙特的資金支持國內經濟,而沙特則希望通過購買美國武器和技術,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并鞏固與美國的傳統盟友關系。
在卡塔爾,特朗普政府同樣收獲頗豐。雙方達成的1.2萬億美元合作協議中,卡塔爾航空一次性采購了價值 960 億美元的波音飛機,這是波音歷史上最大的寬體飛機訂單。最關鍵的是,卡塔爾原本想送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飛機給特朗普,博其歡心。因為遭到輿論的質疑,飛機才掛到國防部名下。
對于特朗普個人來說,虛榮感被極大地滿足。對美國來說,這不僅能提振國內制造業,還能擴大在中東航空市場的占有率。而卡塔爾則通過這筆交易,換取了美國在安全領域的承諾,同時提升了自身作為中東航空樞紐的地位。
美國與阿聯酋的合作更具戰略意義。美國同意向阿聯酋出口50萬枚英偉達先進芯片,以換取阿聯酋1.4萬億美元的投資,涉及 AI 數據中心、能源和制造業等領域。美國的算盤是搶占中東數字化轉型先機,同時對沖中國在該地區的技術影響力。阿聯酋則希望通過引入美國芯片,加速自身AI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多元化。
表面上看,美國與中東國家是進行經濟合作,但實際上美國是希望通過經濟、技術、軍事等全方位的合作,把這些中東最富裕的國家綁定在自己身上,避免他們與中國越來越近。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中東國家雖然給了特朗普高規格歡迎,但背后卻有自己的考量。雙方的合作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是執行力問題。承諾投資與實際投資完全是兩回事,最終還是要看事情的發展。2017年特朗普首次訪沙時簽署的3500億美元協議,至今仍有大量內容未兌現。
其次是中東地緣風險。伊朗核問題、巴以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可能隨時打亂合作進程。例如,特朗普在訪問期間試圖推動與伊朗的談判,但伊朗方面態度強硬,拒絕在制裁解除前妥協。
最后便是中國因素。
二、轉向中國:美國重塑中東影響力受阻
特朗普曾多次聲稱,中東國家因與美國合作而疏遠中國,但這種說法缺乏實質證據。實際上,中東國家普遍采取多元合作策略,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中東國家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但也依賴中國的市場、基建和技術。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需求國,2024年中國進口了5.53億噸石油和1.32億噸天然氣,沒有誰會放棄這樣一個大客戶。
此外,沙特、卡塔爾、阿聯酋與中國在能源、基建、AI等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例如,沙特與中國在石油貿易中嘗試人民幣結算,卡塔爾與中國共建的世界杯光伏電站已投入使用,阿聯酋則與中國合作開發AI算法和智慧城市項目。這些合作不僅符合中東國家的經濟利益,也為其提供了戰略平衡的空間。
阿聯酋的做法最具代表性。該國一方面與美國達成芯片合作協議,另一方面與中國合作AI算法,并拒絕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去年,美國國會曾要求阿聯酋AI龍頭公司接受質詢,但阿聯酋駐美國大使親自干預,阻止這次行動。
阿聯酋這種 “雙線并行” 策略,反映了中東國家對多元合作的需求。美國試圖通過軍事影響力排除中國影響力,但在基建、能源轉型、AI等領域,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已經無法替代。美國若強行向中東國家施壓力,必然會使自己的信任度持續下降。就像拜登政府時期,沙特與美國總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
面對在中東的現實困境,以及美國自身的經濟狀況,特朗普不得不考慮與中國對話。結束中東之行后,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盡快飛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面,還強調雙方關系至關重要。
從經濟層面看,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依然深厚。比如特斯拉、蘋果等公司依然依賴中國的產業鏈和消費市場。而美國自身也仍然依賴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否則通貨膨脹很可能反彈,讓美國陷入滯脹狀態。美國無法與中國徹底脫鉤,當務之急是要緩和雙方矛盾。
從政治層面看,中美高層互動可釋放 “穩定” 信號,緩解美國國內經濟焦慮。日內瓦經貿會談后,雙方調整了關稅政策,部分緩解了貿易摩擦。但中方明確表示,反對單邊施壓,堅持平等對話與互利共贏。特朗普若想推動對話,需展現誠意,而非延續零和博弈思維。
三、結論
特朗普中東之行短期內為美國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益,但中東國家的多元合作策略表明,美國無法通過單邊施壓讓他們遠離中國。中東的穩定和發展需要中國參與,美國無法單邊主導。
特朗普轉向訪華意圖緩解內外壓力,但其能否摒棄單邊主義,接受互利共贏邏輯,將決定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正如中東國家的多元合作策略所示,世界已進入多極化時代,任何試圖以零和思維主導全球事務的做法,都將被歷史證明是行不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