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進入倒計時,親美派已經露頭,李在明以一敵六能否鎖定勝局?未來的中韓關系發展,已經確定路線了嗎?
韓國大選將在6月3日隆重登場。如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韓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這位61歲的政治老將已經是第三次向韓國總統寶座發起沖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李在明面對的是多達6位對手,其中不乏幾位強勁的競爭者。
(李在明參加總統選舉競選活動)
對于李在明來說,此次選舉可謂壓力山大,但他似乎做好了充分準備。日前,在首爾著名的光化門清溪廣場,他穿著防彈背心,發表了一場激情四溢的演講,顯然是為了應對目前的復雜局面。
根據最新的民調數據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高達52.1%,遠遠領先于排名第二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他的支持率為31.1%,而改革新黨的李俊錫則僅有6.3%。
另外,他還有幾個優勢,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因黨內“換將”鬧劇,導致支持率受損,最終雖保住資格,但黨內整合失敗削弱了競爭力。
此外,李在明提出“青年基本收入”、擴大保障房供給等政策,直擊韓國青年失業率和高房價問題,獲得年輕群體廣泛支持。
最后,李在明還主張調整“親美一邊倒”路線,推動中韓合作,減少對美依賴,契合民眾對尹錫悅政府外交失衡的不滿。
從民調數據以及李在明的主張來看,他似乎勝券在握。然而,韓國政壇風云變幻莫測,不到最后一刻,似乎很難確定結果。金文洙與尹錫悅關系密切,被視作“親美派”的他,在政策上大概率會順應美國政府的“印太戰略”。即便他目前支持率遜色不少,但若能在策略上有所突破,也非無力回天。
(金文洙)
令人關注的是,盡管金文洙與李俊錫已在公眾場合宣稱不會聯手,但現在誰都不能做出保證。若金文洙和李俊錫突然轉向合作,共同推出單一候選人,李在明勢必面臨巨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李在明的這兩個強勁對手,也在各自行動。
金文洙已經明確表示,將組建緊急對策委員會,意圖通過這一方式構筑起一個反李在明的堅固戰線。他希望鎖定保守票倉,強調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以此增強他的號召力。
而李俊錫則把握自身年輕、善于溝通的優勢,試圖撬動更多的年輕選民。
(李俊錫)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總統大選不僅僅影響到國內事務,更牽動著國際關系的走向。當前全球格局動蕩不安,亞太地區局勢更是緊張升級。作為地緣政治的重要一環,韓國的外交政策調整無疑會影響到整個亞太地區的穩定。
若金文洙勝出,不難預料韓國會繼續深化與美國的關系,對“印太戰略”的投資和參與也將毫不吝嗇,這可能進一步引發亞太局勢的復雜化。
與此同時,李在明若成功“登頂”,究竟如何定義韓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尤其是如何定義中韓關系,也是一大看點。
目前看,李在明多次強調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支持深化中韓自貿協定談判,反對美國單邊施壓導致中韓經貿受損。他還批評尹錫悅追加部署薩德系統,認為此舉加劇地區緊張,主張通過對話管控安全分歧。
(李在明多次明著反對尹錫悅政策)
其次,李在明提出“中美等距外交”,主張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戰略自主,避免卷入大國對抗。例如,支持修訂《駐韓美軍地位協定》,收回部分戰時指揮權,以增強外交獨立性。
當然,他的主張同樣具有對華政策的潛在挑戰。李在明雖主張改善中韓關系,但仍強調美韓同盟是“不可替代的”,認為韓國需在中美之間保持“動態平衡”,而非完全倒向中國。
因此若李在明勝選,預計韓國將調整尹錫悅政府的“親美遏華”路線,推動中韓自貿區升級、恢復高層對話,并在半導體供應鏈、新能源等領域深化合作。但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中韓關系的走向將取決于韓國如何在“經濟依賴中國”與“安全依賴美國”之間找到新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