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吃飯事小,人情事大”,一頓飯看似是填飽肚子的小事,實則是人情往來的大舞臺。
一頓舒心的飯,能讓關系越吃越熱乎;可要是飯桌上坐了幾個情商低的人,那簡直是災難現場,分分鐘把好好的聚餐變成“社死”現場。
一、全程只顧自己,把飯桌當“戰場”的“干飯人”
要說飯桌上最讓人下頭的,首當其沖就是那些只顧自己胡吃海塞的人。老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可他們倒好,一上桌就像餓了三天三夜,完全不顧別人感受。
菜剛端上桌,筷子比誰都快,專挑貴的、愛吃的猛夾。要是碰上紅燒肘子、油燜大蝦這種硬菜,更是把盤子往自己跟前一拉,嘴里塞得鼓鼓囊囊,還含糊不清地說“這個好吃”。旁邊的人剛伸出筷子,盤子已經見底了。就像那句調侃說的“干飯人,干飯魂,干飯都是人上人”,但在飯桌上光顧著自己干飯,不管別人能不能吃上,那就不是“人上人”,而是“討人嫌”了。
更夸張的是,有些人吃飯動靜大得離譜。吸溜面條的聲音能響徹整個餐廳,嚼東西吧唧嘴的聲音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要是吃帶骨頭的菜,啃完骨頭“啪”地往桌上一扔,汁水濺得到處都是。一頓飯下來,其他人食欲全無,心里直犯嘀咕:“下次說啥也不跟這人吃飯了!”
二、瘋狂挑刺,把聚餐變成“吐槽大會”的“差評師”
飯桌上還有一類人,堪稱行走的“差評制造機”。菜剛上桌,還沒嘗兩口,就開始搖頭嘆氣:“這菜鹽放多了吧,齁咸!”“這魚一點都不新鮮,還沒我做的好吃。”明明是別人精心組的局,愣是被他搞得像在開批判大會。
服務員上菜慢了點,立馬拍桌子:“怎么回事?等半天了還不上菜,會不會做生意?”人家好聲好氣解釋,他還得理不饒人:“解釋有什么用?趕緊解決問題啊!”整個餐廳的氣氛都被他弄得劍拔弩張。
老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出來吃飯圖的是開心,非要處處挑刺,把所有人的好心情都破壞掉,這不是情商低是什么?
更過分的是,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懂行”,對每道菜都要評頭論足一番。“這個牛排煎老了,頂多三分熟的水平”“這紅酒年份不對,喝著一股酸味”。明明大家就是普通聚餐,他非要把自己包裝成美食家,把別人都襯得像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最后搞得大家都尷尬得想鉆地縫。
三、亂開黃腔,把飯桌變成“低俗現場”的“油膩鬼”
飯桌上最讓人不適的,就是那些不分場合亂開黃腔的人。本來大家聊得好好的,他突然來一句葷段子,瞬間讓空氣凝固。要是飯桌上有女生,人家臉“唰”地就紅了,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
更離譜的是,有人開黃腔被制止了,還嬉皮笑臉地說:“開個玩笑而已,這么玩不起?”老話說“言為心聲”,總愛用低俗玩笑找存在感,只能說明這人骨子里沒什么修養。聚餐本是放松的場合,但遇上這種人,其他人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救命!我想逃!”
還有些人,借著酒勁越說越過分,把葷段子升級成了人身調侃。“你看你都胖成這樣了,還吃這么多”“你都單身這么久了,是不是眼光太高了”。這種話像刀子一樣扎人,一頓飯下來,被調侃的人心里窩火,其他人也跟著不自在,好好的聚會徹底變了味。
四、瘋狂勸酒,把飯局變成“鴻門宴”的“酒桌霸王”
要說飯桌上的“恐怖分子”,瘋狂勸酒的人絕對能排上前三。不管你會不會喝酒、想不想喝,他都能找到理由讓你端起酒杯。“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話說出去不怕人笑話!”“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以后別說是朋友!”
有人實在不想喝,想用飲料代替,他立馬拉長臉:“喝飲料算什么?喝酒才夠意思!”非要把人灌到臉紅脖子粗、走路打晃才罷休。老話說“小酌怡情,大酌傷身”,本來是輕松的聚餐,被他搞成了酒場拼殺。更可氣的是,等你喝醉出了洋相,他還在一旁拍視頻、笑話你,一點都不顧及朋友情誼。
有些勸酒的人甚至道德綁架,在長輩面前說:“您看,晚輩敬酒都不喝,這不是不懂事嗎?”讓被勸酒的人騎虎難下。一頓飯下來,不喝酒的人提心吊膽,喝酒的人難受不已,好好的聚會成了“鴻門宴”,誰還愿意跟這種人吃飯?
一頓飯,吃的是味道,品的是人情。遇上情商低的人,再美味的飯菜也食之無味。希望大家都能做個飯桌上的“氣氛擔當”,而不是“氣氛終結者”。要是下次聚餐,碰上這幾類人,可別怪我沒提醒你——能躲多遠躲多遠,畢竟吃飯是為了開心,不是為了找罪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