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扯淡的兩個現象
第一個最扯淡的現象:
窮人,富人,最后都是老年人;
這家,那家,最后都是老人家。
上海某小區門口,
修車攤老張和退休干部老王
蹲在臺階上啃饅頭。
老張每月靠800元養老金過活,
老王拿著6000元退休金,
但兩人都抱怨膝蓋疼得走不動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3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5%,
每天約有3.2萬人跨過60歲門檻。
北京三甲醫院骨科主任透露,
他接診的患者中,
退休官員和失地農民數量基本持平。
有退休教師拿著每月4200元養老金,
和當包工頭的老鄰居每月領3500元社保,
現在都擠在社區棋牌室打發時間。
重慶某街道社工站記錄顯示,
轄區內空巢老人占比達61%。
社區干部發現,
有些獨居老人家里堆著整箱過期牛奶,
都是子女網購寄來的。
一位退休工人說:
“兒子在深圳買了房,
可家里馬桶壞了半年沒人修。”
社會學教授在調研報告中指出,
老年人日均刷手機時長超過5小時。
河北某縣城廣場舞隊里,
既有開寶馬的私企老板,
也有賣菜攢錢買降壓藥的老太太,
音響一響全跟著節奏擺手扭腰。
值得關注的是,
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
月均養老金2987元,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均5620元。
不過菜市場里,
賣菜的攤主和穿呢子大衣的
退休教授都在挑處理的蔫菠菜。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據顯示,
高血壓配藥登記簿上,
姓名欄既有帶“某局長”“某總”頭銜的,
也有寫著“王嬸”“李叔”的。
護士說:
“打胰島素的時候,
誰都不提以前干什么工作的。”
某養老院護工透露,
住單間的退休教授和住三人間的環衛工,
半夜都會按鈴要止疼片。
院子里曬太陽時,
穿貂皮大衣的老太太和裹棉襖的老頭兒,
都在抱怨子女三個月沒來探望。
第二個最扯淡的現象:
低成本薅羊毛錢薅羊毛平臺
4月份薅羊毛的總收入:1500元。
支付寶刷視頻賺了300元,抖極680元,
河馬生鮮75元,番茄小說111元。
有人算過賬:
每天花3小時刷短視頻、做任務,
一個月能賺出半個月買菜錢。
凌晨1點,
李芳的手機屏幕還亮著。
她邊哄睡孩子邊刷著抖極極速版,
0.3元、0.5元的金幣不斷進賬。
“帶孩子出不了門,
刷視頻好歹能掙點尿布錢。”
像她這樣的寶媽不在少數,
有人專門制定了薅羊毛日程表:
7點起床先刷半小時快手,
午休時做問卷任務,
連遛娃時間都用來聽有聲書賺金幣。
薅羊毛平臺現在分得越來越細。
購物有隱藏優惠券平臺,
點外賣能領減免紅包,
連充話費都能找到折扣渠道。
24歲的外賣小哥王磊
展示手機里的8個賺錢軟件:
“送餐路上順手點幾下,
上月靠這個多掙了426塊。”
不過他也遇過糟心事——
某平臺要求先交39元會員費才能提現,
最后錢沒賺到反而倒貼。
值得關注的是,
部分平臺開始用“拉人頭”模式刺激用戶。
邀請好友注冊能拿8元獎勵,
發展下線還有額外分成。
這種模式讓薅羊毛群格外活躍,
500人的群里每天滾動著
“新人0元購”“1元充10元話費”的鏈接。
有人凌晨三點還在分享助力碼:
“再拉3個人就能提現了,大家幫幫忙!”
目前薅羊毛已形成固定操作鏈:
領券、下單、好評、返現。2
20歲大學生張琳的書桌上堆滿廉價小商品:
“9.9元包郵的紙巾、1元手機支架,
都是為了湊單拿返利買的。”
她發現有些商品質量堪憂,
但看著賬戶里攢下的1500元,
又覺得“總比問家里要錢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