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消息,彭博社記者提問,美國前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稱,美方已向中方明確表示,若在芬太尼問題上不進行協調,中方必須付出代價,而且中國確實有能力阻止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流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剛才已經表明了中方在芬太尼關稅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此前我們也多次表明,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責任在美國自身。美方無視中方善意,對中國無理加征芬太尼關稅,這嚴重沖擊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也嚴重損害中方利益。
芬太尼(資料圖)
芬太尼是一種強效合成阿片類藥物,其藥效是嗎啡的50至100倍,極易導致過量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美因藥物過量死亡人數突破10萬,其中芬太尼相關死亡占比超過70%。這一數字觸目驚心,但問題的根源并非來自外部,而是美國自身的制度缺陷和社會頑疾。長期以來,美國藥企大力推銷止痛藥,醫生濫開處方,導致民眾藥物成癮。
中方2023年發布的《美國國內毒品問題現狀》報告指出,美國是全世界毒品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吸毒人數約占全球的12%,是其人口占全球比例的3倍。馬薩諸塞布蘭迪斯大學阿片類藥物政策研究醫學主任安德魯·克洛德尼在《美國醫學會倫理學雜志》撰文稱,過去數十年里,藥物制造商散布的關于阿片類藥物風險和益處的虛假聲明,揭示了負責監管制藥公司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玩忽職守這一事實。
《大西洋月刊》曾直言,美國應當在公共政策和執法方面進行深刻變革,而非將責任推給他國。相對而言,中國的禁毒力度在全球范圍內居于領先地位。中國以白皮書形式詳細闡述了芬太尼的管控措施,涉及嚴格的生產和經營監管,以及科技手段的應用。伯恩斯在任期間曾力促兩國在芬太尼領域的合作,但當特朗普政府的施壓來臨,合作也隨之停滯下來。
美國街頭(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已經兩次以芬太尼危機為借口對中國發難,一共對中國加征了20%的關稅,當時中方就選擇了堅決反制,兩次都在第一時間對美國采取了多項反制措施,包括關稅和非關稅內,堅定維護了自身的正當權益。而且外交部特別強調,中方采取的這些反制措施目前仍舊有效。這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中方不接受美國將芬太尼危機甩鍋給我們,更不接受以此為借口的任何針對中國的措施。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直新聞采訪時指出,當前中美在芬太尼議題上的對抗更多體現為關稅層面的較量,但根源在于美方試圖將本質上是美國國內的社會問題“外部化”,嫁禍中國。“芬太尼泛濫在美國社會內部積重難返,中方在源頭管控上始終是負責任的、嚴格的。”李海東表示,美方對中國加征“芬太尼關稅”本質上是借題施壓,屬于典型的強加責任行為。
港口碼頭(資料圖)
這場圍繞芬太尼關稅的博弈,從本質上來說,可以說是國際秩序重塑期的縮影。美國固守冷戰思維,試圖用關稅大棒維系霸權邏輯,卻忽視了全球化時代的根本規律 —— 零和博弈終將反噬自身。當美國農民因農產品滯銷在社交媒體上哭訴,當零售商為關稅成本焦頭爛額,這種短視政策正逐漸顯露出經濟自殘的本質。美國若執意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不僅會繼續撕裂兩國關系,更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向更深的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