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2025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流傳,指出中國市場的電車車主反悔率高達三成,另有分析指出低線城市和北方城市的消費者后悔率更是高達五成,不過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接受度很高--電車車主后悔率只有一成左右。
這些車主后悔買電車的困擾主要有幾點,一是續航焦慮始終困擾著他們,即使電車企業宣稱如今的快充技術已達到半小時充滿電,然而這僅僅是在理想條件下實現,在實際使用中并無法達到理想狀態。
快充技術可以支持電池充滿電到90%,但是在長途出行中,電池剩下20%電量的時候就需要找充電樁了,如此一來實際快充補充的續航大約在70%左右,以一輛600公里續航的電車來說,實際使用了80%左右的電量就得充電,也就是大約480公里,補能時使用快充大約充420公里續航。
這樣的續航其實同樣是標稱值,實際行車時,在高速公路快速行車,續航會縮水到七成左右,如果再開空調就更只有六成左右了,如此跑長途第一輪只能行駛288公里得考慮充電了,而補能大約只能補250公里左右。
其次則是快充在公共充電樁中很難達到標稱的快速充電,原因是各個車企的快充技術不一,而公共充電樁的快充技術未必匹配,所以在日常用車中其實很難實現車企宣稱的半小時充滿電。
再次則是首批車主大多到了換電的時候,電池續航已嚴重縮水,這批車主咨詢換電池的價格才知道價格如此昂貴,相當于車價的四成了,某外資電車就傳出換電池的價格高達20多萬,某國產電車10來萬的價格換電池的價格卻達到6萬元,所謂的免費換電只是免了電芯成本,服務費還是要3萬多。
至于低線城市的電車車主后悔買電車則在于低線城市的充電網絡極不完善,公共充電樁很少,往往難以找到公共充電樁,找到了也往往是排隊,時間成本極高;這其實也不能怪充電樁運營公司,畢竟在低線城市太多電車車主是在自家充電,公共充電樁的需求實在不高。
低線城市的車主還有個特點,那就是這類城市由于許多家庭都有電瓶車或是摩托車,上下班時候往往擁堵嚴重,他們用電車通勤非常不合適,如此一來大家通勤多數選擇電瓶車或是摩托車,這又給電車車主帶來另一大問題,那就是電車長期停放反而會加速電池的衰退,燃油車反而更適合這類平時少用車的消費者!
對于北方城市的車主來說,則是主要受寒冷天氣下電車續航嚴重縮水的困擾,寒冷天氣下電車續航縮水可能近半,寒冷天氣下電車不適合跑長途,作為通勤車的話則面臨著冬天充電頻率增加、充電時間延長,用車麻煩大幅增加。
由此就導致這種情況,較高比例的電車車主計劃換車時都計劃轉回燃油車,這對電車行業顯然并非好消息,近兩個月的電車市場也出現一些不妙的跡象,電車企業的電車銷量相比去年高峰大跌,即使3月份電車企業進一步降價都未能刺激銷量,如今再出現存量電車車主后悔率提高,對電車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