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國際上“損失”最重的國家,除了印度,恐怕就是伊朗了。
作為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伊朗放著自己的信仰不管,偏偏要在印巴開打前,“梭哈”押寶印度,簽下了合作協議不說,還順帶把相鄰的幾個國家得罪了個遍。
他們本想著能靠印度一戰成名,誰知卻成了“49年入國軍”,虧了個血本無歸。
或許是發現這條路走不通了,伊朗現在又找上了制裁自己多年的美國,抱著大腿,想讓“大哥”給自己漏點兒肉湯。
明明是中國視為戰略伙伴的國家,怎么還要做這么多背刺我們的事情?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中國都是伊朗不可多得的好“盟友”。
早在伊朗遭遇最嚴厲的西方制裁時,中國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成為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進口石油、輸出工業制品,為伊朗經濟輸血續命。
從中伊25年合作協議的簽署,到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哪一步的背后基本上都有我們的影子。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伊朗嘴上對中國還說著“感謝”,轉頭就和印度眉來眼去,甚至在中伊印三角關系中逐步向印度傾斜。
伊朗嘴上說是“平衡外交”,但眼下這“平衡桿”明顯往印度那邊歪了。
最典型的就是恰巴哈爾港,這港口原本是印度想出來跟中國的瓜達爾港對著干的,用來跳過巴基斯坦、連通阿富汗和中亞市場。
合作是合作,問題是印度這些年動靜很大,實際動作卻像老牛拉破車。承諾得倒是好聽,投資遲遲不到位,設備年年拖。
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伊朗在和印度眉來眼去的同時,還不忘朝美國那邊點頭哈腰。
而這番“示好”動作的時間點,又恰好出現在伊朗對以色列“強烈報復”之后的迅速降溫。
伊朗的算盤打得倒挺響,但問題是:美國真會買賬嗎?
說到底,伊朗這是典型的“我全都要”,既想跟中國搞深度合作,吃技術吃市場。
又想和印度建立出口通道,擠進南亞市場,除此以外還想撬開美西方大門,緩解制裁,搞點金融輸血。
聽著很厲害,可實際操作起來呢?其實是把自己搞成了“滿場亂跑”的投機者。
可惜伊朗自己忘了個關鍵問題:你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撐起多面下注的風險?
中方不會無限次容忍“合作協議簽了又撕”,而美方也不是真傻子,知道你是迫于壓力想“緩口氣”。
那么面對伊朗這種反復橫跳的行為,中國又該怎么處理?
先說清楚,斷交從來都不是中國的風格,也不符合長遠戰略。可這不代表可以一再退讓、事事照單全收。
中國沒有義務為誰兜底,我們出錢、出力、出資源,是基于對等合作,不是為了看誰一轉身就投奔對手。
總的來說,伊朗這波操作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它不是第一個搞兩面手法的,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但我們也必須明確一點:你可以搞平衡外交,但別拿我們當提款機;你可以談多方合作,但別把我們當成隨時可棄的“備胎”。
世界不缺朋友,缺的是靠譜的伙伴。
與其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這種反復無常的“關系戶”身上,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真正愿意長期合作、踏實共贏的國家。
誰值得信賴,時間會給出答案。
朋友可以再做,但信任,只給一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