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的話題又熱起來了,尤其是特朗普的一個心腹放出風聲,說美國正在積極重啟跟中國的關系,而且未來90天內還有大事要談。這事兒一出,立馬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畢竟中美這兩個大塊頭的一舉一動,都能讓全世界跟著抖三抖。
要說這事兒,得先從頭捋一捋。中美關系這幾年可真是過山車一般。特朗普第一次當總統那會兒,也就是2017年到2021年,就開啟了對中國的強硬模式。2018年,他直接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理由是中國搞“不公平貿易”、偷知識產權,還操縱匯率。這貿易戰一打就是好幾年,雙方你來我往,關稅加了一輪又一輪,全球供應鏈都被攪得一團糟。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來,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上臺沒多久就故技重施。4月初,他簽了個行政命令,對中國商品加了34%的關稅,說是要逼中國在談判桌上讓步。這回中國也沒客氣,立馬反擊,對美國農產品、汽車和技術產品加了報復性關稅。沒幾天,雙方火氣更大,美國把關稅提到104%,中國直接頂到125%。這架勢,全球貿易都快停擺了,股市暴跌,供應鏈緊張,美國企業叫苦連天,消費者也得掏更多錢買東西。
但這回跟之前有點不一樣。特朗普政府內部壓力大了,尤其是共和黨內部和美國商界,都開始埋怨這關稅戰打得太狠,自己也傷得不輕。制造業成本漲了,農民賣不出貨,選民的不滿聲也越來越大。這時候,特朗普的一個心腹——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站出來了,說美國得調整策略,要跟中國談一談。
5月初,中美雙方終于坐下來,在日內瓦搞了場高級別會談。這次會談挺關鍵,5月11日談完后,雙方居然達成了個臨時協議:美國先把24%的額外關稅停了,稅率降到10%,為期90天;中國也跟著降低了點對美商品的關稅。這消息一出,市場松了口氣,美國股市漲了2%,全球貿易緊張的氣氛也緩和了點。
會談后,哈西特在媒體面前放了話,說美國正在積極重啟跟中國的關系,未來90天內會有更多大事要談。他還提到,這次日內瓦會談“很有希望”,雙方都愿意坐下來好好聊。這話聽著挺耳熟,特朗普當年也愛用這種調調,先把姿態擺高,再慢慢松口。但這次不同的是,哈西特明確說了,未來90天是個關鍵窗口,雙方要談的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大文件”——可能是份全面的貿易協議。
哈西特透露了點談判的方向,未來90天,中美估計會圍繞這幾個大問題掰扯:
美國老早就嚷嚷著跟中國的貿易逆差太大,想讓中國多買美國貨,尤其是農業、能源和制造業的東西。中國這邊其實也愿意在某些領域增加進口,但前提是得平等,不能美國單方面逼著買。
這幾年中美在科技上掐得最兇,5G、人工智能、半導體都是焦點。美國想限制中國技術發展,還老說中國偷技術;中國則反過來指責美國搞封鎖。未來90天,這塊估計會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準入的事兒,能不能找到個平衡點不好說。
美國想讓中國多買它的液化天然氣和原油,緩解自己的能源出口壓力。中國這邊需求也不小,尤其是清潔能源技術合作,雙方可能有點共同利益。但價格和數量怎么定,肯定得磨半天。
中國這幾年一直在推金融開放,美國想趁機讓自己的銀行、保險公司在華多分杯羹。中國可能會給點甜頭,但核心領域估計還是會卡得死死的。
除了經濟,全球治理、氣候變化、疫情防控這些大問題上,中美也有合作空間。尤其氣候變化這塊,拜登政府就挺上心,特朗普雖然不咋提,但也不敢完全忽視國際壓力。
這五件事兒,每一件都不簡單,既有利益交匯的地方,也有深層矛盾。90天能不能談出個結果,誰也不敢打包票。
哈西特這話在美國國內掀起了不小波瀾。一邊是經濟學家和商界,挺歡迎這消息的。美國商會主席湯姆·多諾霍就說,中美緩和對企業是大利好,能穩供應鏈,降成本。他們巴不得90天內能簽個大協議,把貿易戰這頁翻過去。
但另一邊,強硬派就不樂意了。他們覺得特朗普這是在對華示弱,擔心美國讓步太多,丟了國家利益。這幫人里不少是共和黨里的鷹派,覺得跟中國得硬到底,不能松口。這種分歧在特朗普政府里也不是啥新鮮事兒,他政策多變,跟內部分裂脫不了干系。
中國這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也表了個態,說歡迎美國重啟關系的信號,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談合作。但他也撂下話,中美得共同努力,把關系拉回正軌,合作得是互利的,中國在核心利益上不會讓步。
這話聽著挺硬氣,其實也挺實在。中國這幾年在國際上站得更穩了,不像以前那么怕美國的壓力。但另一方面,中國也清楚,跟美國徹底翻臉沒啥好處,全球經濟都得跟著遭殃。所以,能談就談,但底線不能丟。
這事兒不光中美關心,國際社會也盯著呢。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就說,中美關系穩定對全球經濟和安全都重要,希望雙方能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全球媒體和智庫也熱鬧開了,有的覺得這是緩和的好兆頭,能讓世界經濟喘口氣;但也有人潑冷水,說中美結構性矛盾還在,90天談不出啥大結果。
確實,中美關系這幾年不只是貿易問題,還有科技、地緣政治甚至意識形態的較量。日內瓦會談開了個頭,但能不能真走下去,誰也不敢打包票。
說實話,這90天談判不會輕松。先說美國這邊,特朗普的政策一向飄忽不定,今天說要談,明天可能又翻臉。加上美國國內政治壓力大,2026年中期選舉在即,他得顧著選民情緒。再看中國這邊,核心利益不讓步是原則,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怎么拿捏分寸也挺考驗智慧。
還有就是雙方信任問題。這幾年打來打去,互信早就跌到谷底。美國老覺得中國不守規矩,中國則認為美國想遏制自己崛起。這種心態下,談事兒容易卡殼。
咱普通人看這事兒,可能沒那么多高大上的分析,但也挺關心結果。畢竟貿易戰打下去,美國消費者得多掏錢買東西,中國這邊出口企業日子也不好過。如果90天能談出個緩和的方案,對兩國民眾來說都是好消息。尤其是農民、工人這些直接受影響的群體,肯定盼著別再折騰了。
但也有不少人懷疑,這會不會又是場“嘴上說說”的戲碼?畢竟特朗普這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中國這邊也不傻,不會輕易被牽著鼻子走。90天聽著挺長,但真要解決這么多年攢下的矛盾,時間其實緊得很。
總的來說,哈西特放風這事兒,給中美關系帶來了一絲希望。未來90天,雙方要是真能拿出誠意,坐下來好好談,可能會簽出一份像樣的協議,至少把貿易戰這把火先壓下去。但如果還是互相甩鍋、談不攏,那估計又得回到老路上,全球經濟還得跟著抖。
這90天,不光是中美的事兒,也是全世界的事兒。咱就拭目以待吧,看看這倆大國能不能有點大智慧,別老想著斗來斗去,給老百姓留點喘氣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