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鋪光伏板發電,能供全國34%用電?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的沙漠,10%面積就是3.3萬平方公里。
參考庫布齊數據,每平方公里年發電1億千瓦時,理論值很誘人。
3.3萬億千瓦時電量,相當于2024年全國用電的34.7%,接近1/3用量。
若擴大到20%面積,6.6萬億千瓦時能滿足近70%用電,這規模太大了。用新型電池效率提升,8.
8萬億千瓦時甚至能覆蓋92%用電,想法很超前。太陽能板下還能種耐旱植物,沙漠變綠洲的愿景讓人心動。但這么大的工程,真的一點問題沒有嗎?
內蒙古庫布齊、新疆若羌都在推進光伏治沙,說明有成功先例。可塔克拉瑪干是超大規模沙漠,氣候模型風險必須警惕。
沙漠白天70℃晚上0℃,溫差大形成穩定氣流,鋪板后情況變了。深色板面白天升溫8℃,晚上散熱快,加倍溫差讓空氣對流異常。原本沙丘像減速帶打散氣流,光伏板鋪成平整面,成了風的“高速路”。
板陣邊緣形成直徑50公里的“光伏颶風”,風速比臺風還快,會掀翻板子。
小型電站幾乎沒這問題,大規模卻可能引發氣候連鎖反應。支持方說光伏板遮陰減少50%水分蒸發,甘肅敦煌草長得比外圍好。保守派擔心塔克拉瑪干是敦煌試驗區5000倍,怕西北風沙走向亂套。
現在有折中辦法,“蜂窩式布局”劃格子,部分鋪板部分留沙地。新疆和田去年設試驗區,測試不同間距效果,卻會減少15%發電量。投入百億成本,電費可能變貴,到底值不值?
這問題引發爭議。科技改造自然要嘗試,但沙漠生態像精密鐘表,動齒輪可能出問題。
找發電和環保的平衡點,需要更多時間和數據,急不得。
內蒙古庫布齊模式證明,光伏治沙能固沙發電兩不誤,有成功經驗。
可塔克拉瑪干體量太大,任何決策都得慎之又慎,不能盲目照搬。光伏板下的植被能不能長起來,氣候會不會穩定,都是未知數。每一次沙漠光伏嘗試,都是人類與自然的對話,需要敬畏之心。
我國治沙有不少突破,靠的是日復一日堅持,這次也需要耐心。期待光伏板下冒出新綠,更期待科學評估后的穩妥推進。這事關西北生態和全國用電,每個進展都值得關注。
后續如何平衡發電與生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具體實施效果待觀察,最終以實際數據和官方通報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