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近代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部中國近代史都不可能不提到他。他是北洋軍閥的首腦,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退位,并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
1914年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凱身著袞冕到天壇祭天
1915年底,袁世凱放著好好的大總統不做,非得冒天下之大不韙,宣布登基稱帝,改元“洪憲”。不料,軍、政、商、學、工各界都不答應,紛紛以各種方式反對聲討,尤其是手握兵權的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實力人物,組成護國軍,武力討伐袁世凱。很快,老袁做皇帝的春秋大夢,就被“討袁”的聲浪淹沒。
1916年3月23日袁世凱取消帝制,“復位”為大總統。同年6月6日(農歷五月初六)病逝于北京。
寶光門被白布、白紙裝飾
袁世凱臨終前有一句遺言:“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袁世凱去世后,段祺瑞、徐世昌等北京政府主政者,從北洋派繼承人的立場出發,淡化在稱帝問題上與袁世凱的矛盾,沒有附和南方護國軍的激進主張,不僅充當了袁世凱家族保護人的角色,而且在袁世凱葬禮問題上,作出了按國家元首規格隆重辦理的決定。
6月7日,黎元洪與段祺瑞發布隆重辦理袁世凱葬禮的申令,并撥款50萬元作為治喪費。隨后成立了“袁大總統恭辦喪禮處”,由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主持,特派外交總長兼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財政總長周自齊承辦,袁府大總管袁乃寬負責操辦具體事宜,長子袁克定負責袁世凱家族治喪事宜,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負責彰德袁世凱陵墓工程。當日,國務院還通令全國下半旗志哀,學校停課1天,國民停止娛樂活動1天,官員停止宴會27天,劇團停止演出7天。
北洋政府成立恭辦喪禮處,為他舉辦國葬。其靈柩在懷仁堂停放21天后,當年6月28日舉辦葬禮,并啟程由北京運往河南彰德洹上村。本文選用的照片,記錄了袁世凱靈柩從懷仁堂運往北京前門西站的過程。
為葬禮搭建的牌樓。
袁世凱的葬禮是“古今中外、皇、庶、國葬與民葬混合型的隆喪厚葬”,其中尤以清朝皇帝葬禮特色最為突出。比如他是按帝制穿龍袍入殮,其棺材外的“堂罩”也是皇帝規格。而演奏哀樂的樂隊,既有民間儀仗,也有總統府儀仗。
長長的葬禮隊伍走出中華門
清朝皇帝出殯都講究“凈水潑街,黃土墊道”,袁氏出殯一仍其舊。6月28日凌晨,身穿號坎兒、臂纏黑紗的工人用鐵鍬將黃土揚散于大道中心,象征性地“鋪街”。后邊又有工人抬來盛著清水的大木桶,象征性地潑灑,凡經過潑灑凈水的地方,不準行人再去行走,謂之“凈街”。
葬禮隊伍走出前門城樓
6月28日天亮以后,隨著鳴炮108響,袁世凱靈柩從懷仁堂出發,由新華門出來,沿西長安街經長安右門往東,至天安門前折向南上御路,穿過中華門、前門,轉向西到達前門西站,在這里乘火車前往彰德。
葬禮隊伍中的花圈。
靈柩抬到新華門外,由32人小杠換成80人大杠,送靈隊伍也重新編排,明顯擴容。最前為向導旗10面,由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率領警隊執旗開道,次為陸軍儀仗隊一個團、海軍儀仗隊一個連。袁世凱各種遺物均有專人組隊護送,如御座、印璽、衣冠、勛章、照片、器皿、古玩等,甚至包括其生前喜愛的一匹戰馬。還有各種禮樂隊,如總統府軍樂隊,穿青呢制服,系孝帶,奏哀樂。5棚僧道也在經幡引領下,吹奏各種禮樂法器送葬。步行隊伍中,尚有不少執紼賓客,包括文武官員、外交使節、清室代表等,執紼賓客女眷則與袁世凱家族女眷一起坐轎子送靈。
在前門城樓上拍攝,人山人海
袁世凱靈柩所過之處,沿途軍警分列兩旁,百姓在街邊站立觀看,人山人海。新任大總統黎元洪率文武百官在新華門行禮恭送,國務總理段祺瑞等步行送靈至前門西站,送葬隊伍計約5000人。
袁世凱的靈柩。
抬靈柩的杠夫有兩班,每班112人,其中杠夫80人、隨杠跟夫32人。頭班杠夫穿紫紅色緙絲鑾駕衣,二班杠夫穿綠色緙絲鑾駕衣。兩班杠夫俱頭戴青荷葉式氈帽,上插黃雉翎,土黃套褲,青布靴。
袁世凱家屬披麻戴孝。
在靈柩之前,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袁克定穿麻衣,戴麻冠,左手持魂幡,由兩個侍從扶持在靈柩前行走。其他家族男眷均穿麻衣,戴麻冠,亦由侍從扶持,在靈柩后步送。大太太于氏穿麻衣,用麻布包頭,手捧“寶瓶”,率領家族女眷,坐轎子跟隨靈柩。
樂隊在前門西站演奏哀樂
裝載靈柩的車廂用紙花裝扮,正由工人推著與后面的車廂掛接。因為這列火車要經平漢線往河南安陽,因此在葬禮這天平漢線被命令全線停駛。
送葬隊伍穿過中華門、正陽門城樓進入甕城,再向南穿過正陽門箭樓,轉向西到達前門西車站,靈柩在這里乘火車前往安陽。
據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回憶,袁世凱的喪禮費用由北洋政府撥款50萬銀元來承辦,但是這筆巨款仍然不夠用,墓地建筑和典置祭田還需要一大筆。為了彌補經費短缺,黎元洪、段祺瑞等人帶頭捐款,各部總長、各省督軍、護軍使、鎮守使等紛紛響應。他們捐款的數目,絕大多數是1萬元,最少的是2000元,共收捐款25萬余元。
袁世凱靈柩抵達前門西站
袁世凱靈柩裝上火車車廂
袁世凱的靈柩從前門西站出發,沿京漢鐵路南下彰德。6月28日當天,京漢鐵路全線客車停運一天,一律為老袁讓路。列車開動時,軍隊鳴禮炮108響。運載靈柩的列車經過保定、邯鄲等地,文武官員進行路祭。8月23日下葬于彰德洹上村東北1公里之處。
袁克定希望袁世凱墓地為“袁陵”,但遭到徐世昌的反對,“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
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勝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莊。陵園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構筑手法,是我國陵墓建筑的一個創例,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