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光州輪胎廠大火背后:
是?被忽視的工業安全?
2023年7月11日,韓國光州市韓華輪胎工廠突發大火,2000平方米廠房燒毀,濃煙柱高達150米。這場持續18小時的火災,暴露出全球輪胎制造業的共性隱患——在追求產能與利潤的過程中,安全防線正在悄然松動。
如今,歷史又一次上演了!
這究竟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易燃材料的“定時炸彈”
輪胎制造涉及橡膠、炭黑、硫磺等7大類高危原料。以本次起火的韓華工廠為例,其車間常年存放300噸天然橡膠(燃點350℃)和150噸合成橡膠(燃點280℃),這些材料在硫化工藝中需加熱至160-200℃,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明火。據韓國消防廳數據,該國近五年橡膠制品行業火災中,67%由熱硫化設備失控引發。
更危險的是輪胎簾線材料。聚酯纖維在溫度超過250℃時會釋放氰化氫毒氣,這正是光州火災導致周邊居民緊急疏散的主因。美國UL實驗室測試顯示,未完全硫化的輪胎半成品燃燒速度可達每分鐘1.2米,是干燥木材的3倍。
設備老化的致命隱患
起火工廠使用的密煉機已運行14年,超過韓國《產業安全法》規定的10年強制報廢期限。這類設備內部轉子轉速高達60rpm,軸承磨損后摩擦產生600℃以上高溫,足以點燃殘留橡膠顆粒。德國大陸集團2019年漢諾威工廠火災,正是因密煉機齒輪箱潤滑油滲漏引發爆燃。
靜電積聚則是另一大隱形殺手。炭黑在輸送管道中流動時,摩擦產生的靜電電壓可達30000伏。日本普利司通2021年福島工廠爆炸事故調查顯示,除塵系統未及時清理的炭黑粉塵,遇到靜電火花后0.3秒內就能形成爆燃。
生產節奏與安全管理的失衡
全球輪胎業正陷入“增產魔咒”。韓華輪胎光州基地每天生產3.5萬條輪胎,24小時連續作業下,設備檢修周期從標準的200小時拉長至500小時。韓國產業安全公團2022年檢查報告顯示,該國78%輪胎企業存在“帶病運行”情況。
智能化監控系統覆蓋率不足。盡管韓國政府要求2000㎡以上廠房必須安裝熱成像監控,但實際部署率僅43%。本次失火工廠的熱成像儀僅覆蓋核心區域,起火點所在的原料預備區成為監控盲區。對比之下,米其林沈陽工廠的5G+紅外傳感系統,能在溫度異常上升5℃時自動切斷電源。
全球輪胎業的救火之道
材料革新:德國馬牌研發的蒲公英橡膠已實現商用,其燃點比天然橡膠高80℃;固特異推出的大豆油改性橡膠,使硫化溫度降低至140℃。這些生物基材料可將火災風險降低40%。
設備升級:普利司通開發的磁懸浮密煉機,通過無接觸傳動技術消除機械摩擦;住友橡膠的氮氣保護密煉系統,能將氧氣濃度控制在5%以下,從源頭杜絕燃燒條件。
智能防控:倍耐力在意大利工廠部署的AI預警系統,通過分析2000個傳感器數據,可提前15分鐘預測設備異常。其在中國兗州工廠實施的數字孿生技術,使設備故障排查效率提升6倍。
火場之外的產業革命
光州大火燒出的不僅是廠房廢墟,更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的迫切性。當特斯拉Cybertruck采用米其林無氣輪胎,當中國玲瓏輪胎將硫化車間人員減少90%——這些變革都在揭示:唯有將安全基因植入生產鏈路,才能真正實現“零碳排”與“零火情”的雙重進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