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悟縣綜治中心“微法庭”里,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調解成功,張某與妻子向承辦法官連連道謝。大悟法院通過三次“線上+線下”溫情調解,成功化解親朋間長達十年的勞務合同糾紛。這場一波三折的調解,不僅展現了司法溫度,更繪就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同心圓”。
“云端”連線:跨省糾紛隔屏解
今年4月,立案窗口收到一摞起訴材料——劉某拖欠張某勞務費七萬余元至今未給付。工作人員電話溝通發現原、被告均有調解意向,考慮到原告張某在省外工作,工作人員引導雙方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展線上調解。視頻接通時,屏幕那頭是原告張某疲憊的臉龐:“他總說沒錢,可這都多少年了?給我的承諾也不作數!”
調解員捕捉到被告劉某眼神的躲閃,當即詢問被告對原告提供的勞務情況。兩個小時的“云端對話”,讓被告松口承諾一周內確定還款時間。雖然首次調解未當場達成協議,但為雙方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方桌”談心:深入交談探真情
工作人員特意把雙方當事人約到法院,圍坐在一張小方桌上調解。“我知道你說你現在也資金周轉困難,但我的辛苦錢不能等!”原告拿著皺巴巴的欠條說:“這是你跟我結算工資時簽的,已經拖了好幾年了!”
被告劉某翻看著這些帶著生活痕跡的證據,終于道出實情:“不是故意拖欠,我也是被“卡”住了工程款,而且我老婆也生病了,短期內拿不出錢來……”工作人員將雙方拉開分別詢問情況,最終將支付期限再次延長,雙方緊繃的神情終于緩和,但被告向工作人員透露其與原告實際上是親戚關系,鬧到法院讓他覺得心里有氣,要求法院開庭審理。
“法庭”化雨:當庭簽字解憂愁
為方便多部門聯合調解,工作人員將開庭地點定在了大悟縣綜治中心“微法庭”,但開庭當天,意外再次發生……
被告在庭上突然否認原告陳述的部分事實,并表示只愿意支付部分勞務費,其他費用與自己無關。“可是你之前去我家跟我結算的時候不是這么說的,你怎么能變卦呢!”原告一臉憤怒。眼看調解要破裂,法官突然岔開話題詢問他們兩家之前是否是親戚關系,“他都把我起訴到法院了,還講什么親戚?他不認我這個親戚那我也不認賬!”法官在庭上從法律角度為雙方分析了本案事實,又從情感上為雙方做思想工作,現場告知當事人本案基本事實清晰,雙方可以調解確定給付時間,既能消除原告怕被告不守約的擔憂,又避免了親戚之間關系破裂。最終,雙方當庭調解成功并簽字確認。此刻,法庭不再只是莊嚴肅穆的審判臺,更成為了修復社會關系的溫情港灣。
經濟糾紛常常與情感沖突交織,而破局關鍵在于先理順情感癥結,心結才是真正需要解開的核心矛盾,大悟法院充分運用綜治中心“微法庭”將開庭與調解同步進行,既能避免訴訟耗時,更能保留雙方情誼。今后,大悟法院將繼續依托“法院+綜治”協同解紛模式,繪就法與情交融的和諧圖景。
本文來源于大悟法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