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近日,深圳急救
發布最新數據
深圳一個月內接診36例
呼吸道或氣道異物患者
其中2人死亡!
深圳一月內接診36例
據深圳120調度數據顯示,2025年4月15日至5月15日,深圳120共接診36例呼吸道或氣道異物患者,其中有2人死亡。年齡分布如下:
具體情況如下:
1歲以下嬰兒:尤為高發,以嗆奶為主。
1歲至10歲兒童:梗阻物除食物外,還包括積木等物品。
11歲至17歲群體:人數相對較少,但更易被忽視,需給予關注。
5月4日,深圳寶安區一名12歲男童吃香腸時突發呼吸困難、繼而倒地,120急救人員現場實施心肺復蘇等搶救措施后,宣布其院前死亡。
60歲以上老年人:食用不易吞咽的食物,特別是黏性食物時,易發生呼吸道或氣管異物堵塞。
5月5日,深圳坪山區一名70歲老人進食筍粄后突發暈倒、呼之不應,家屬及120急救人員先后實施急救并送醫搶救,老人仍不幸離世。
喉部、氣管、支氣管內誤吸入異物統稱氣道異物,也常被稱為異物卡喉。該病癥常見于兒童和老年人,可導致呼吸困難、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這里所說的異物多指外源性固體類異物,常見的有堅果、果凍、豆類、骨頭等,少見的有細小塑料玩具配件、紐扣、筆帽等。
圖源:深圳急救
當遇到有人異物卡喉時,及時采用正確的急救方法至關重要。
遇到異物卡喉
這幾個錯誤方法要避免
遇到被異物“鎖喉”的情況,不少人會選擇坊間流傳的“解鎖”三件套:
第一招,拍背!
拍打患者背部可能導致異物越陷越深,尤其是當患者有呼吸,且在主動、大聲咳嗽排出異物時,拍背不利于異物咳出。
第二招,摳喉!
盲目將手指探進咽喉取異物,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會使異物鉆得更深,甚至劃破喉嚨或食道黏膜。
第三招,喝醋!
喝醋不但不能軟化魚刺、骨頭等異物,而且醋無法在異物滯留處停留。
如何正確應對異物卡喉?
應對異物卡喉,真正有效的手段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其原理是通過正確的沖擊力,將堵塞在氣道、喉嚨的異物排出。
需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分為多個版本,針對成人、嬰兒、孕婦等不同群體需采用對應的操作方式。
01
適用癥狀
當患者因異物(如食物、玩具)完全阻塞氣道時,表現為雙手“V型”手勢抓頸,不能說話,口唇紫紺,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
圖源:廣州衛健委
若患者能發聲或呼吸,則為不完全氣道梗阻,無需使用此法,應鼓勵其自主咳嗽排出異物。
02
正確操作
針對成人
剪刀:兩個手指并攏,放在肚臍上方兩橫指的位置。
石頭:一手握拳,放在“剪刀”上方停住。
布:另一只手變成“布”包住拳頭,快速向內、向上沖擊上腹部,直到異物排出。
針對肥胖者和孕婦
采用胸部沖擊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臂從患者腋窩下環抱其胸部,右手握拳置于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握緊此拳向后沖擊數次,直至異物咳出。
針對嬰幼兒
自救法
當發生緊急情況,若身邊無人或身邊人不會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使用自我腹部沖擊法。
找借力物體:尋找身邊硬實物體,比如桌角、椅背、沙發角等。
找腹部位置:同樣用剪刀、石頭、布的口訣正確找到受力位置。
沖擊腹部位置:借助物體向上、向內反復沖擊腹部,直到異物吐出。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最好的治療手段是預防
日常進食應細嚼慢咽
盡量避免說話、大笑等
易分散注意力的動作
一旦出現
無法呼吸、不能發聲、臉色發紫
等窒息癥狀
需立即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呼叫專業救護人員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深圳急救、廣州衛健委、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