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隧道工作30余年,我見證了中國隧道從追趕到領跑、從人工鉆爆開挖到全機械TBM智能化掘進的技術更迭過程。”隧道工匠技師李友坤先后參與過武廣高鐵、麗香鐵路、大瑞鐵路及滇中引水工程等十余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參與建設隧道里程超500公里,攻克隧道施工技術難題百余項,獲得13項國家發明、實用型專利,是隧道施工的“活字典”。
1994年,青年李友坤入職中鐵隧道局。在參與昆明西園隧洞項目建設的時候,李友坤在工作之余還拿出休息時間研讀隧道專業技術相關的書籍。4年時間里,李友坤將書上的知識倒背如流,還經常下班后跑到施工現場向師傅請教,成為了同班幾十個青年中第一個學會打風鉆的人。在青工技能競賽的理論和實操中,李友坤一舉奪魁,獲準到集團公司培訓,他又抓住時機向高級工程師學習,逐步將土木、基建等各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拔夷軌蚵犅曇舯鎰e風鉆里零件的磨損程度,熟知圍巖的紋理和走向。我帶領的班組在相同時間內總是比別的班組多掘進幾米?!崩钣牙ふf。
扎實的基礎加上經驗的積累,讓李友坤逐步成長為“隧道工匠”。參加工作以來,李友坤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云貴高原參與建設。在云南打隧道,面臨著最為復雜的地質情況,涌水、涌泥、斷層、瓦斯、巖爆等地質問題層出不窮?!霸接刑魬鹦缘墓こ?,越能豐富知識面?!崩钣牙ふf。玉龍雪山隧道遇到高地應力大變形,地應力釋放把鋼骨架扭成了麻花;高黎貢山隧道遇到63兆帕高水壓,工人只能身穿防彈服鉆孔排水;地下施工點滲水溫度達到70攝氏度,工人需要輪換作業。多年來,李友坤奔走在各個超高難隧道施工的前沿,用畢生所學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他說:“每干成一個工程,都讓我充滿自豪感和成就感?!?/p>
2022年,李友坤調到中鐵隧道局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大理施工段項目經理部工作。項目投標之前,李友坤用一年時間,走遍了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從麗江到紅河的每一個標段,帶著技術、管理人員一起優化二期配套工程施工方案。施工過程中,他忍著風濕疼痛,每天穿梭在陰冷潮濕的隧洞中,解決突泥涌水、坍塌等難題。
“二期配套工程的隧道斷面小,采用以前的人工施工效率低、風險高,必須提高機械化程度。”李友坤帶著勞模工作室團隊,開展小斷面隧洞機械化配套快速施工設備及技術研究,并對行業目前用于水平地面的焊接無人機進行改造,設計出環形運動軌跡,實現了管道無人機焊接和防腐劑噴涂,廣泛應用到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中。此外,李友坤勞模工作室還將多年施工經驗整理成教材,為同類工程提供極具價值的借鑒范例。
“全國勞模的稱號是榮譽更是責任與鞭策,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以百倍的熱情和干勁投入到工作中?!崩钣牙ふf。(記者 段蘇航 秦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