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富瘦雙全’T恤只要39.9元?太劃算了!”5月17日,書博會文產非遺展館內,市民李女士興奮地展示剛蓋好印章的文化T恤,棉質面料上“富”“瘦”二字采用特殊印泥工藝,顏色濃郁且遇水不脫色。在“松花神韻”展區,這場將千年篆刻文化穿在身上的創意體驗,正吸引著一波又一波觀眾排隊參與。
作為清朝皇家御用硯臺的松花石,此次以全新姿態亮相書博會。彭祖述藝術館推出的松花石書法篆刻T恤快閃互動區,數十枚松花石大印章整齊排列,既有“大美吉林”“諸事皆順”等傳統祝福,也有“富瘦雙全”這種年輕人鐘愛的潮酷設計。工作人員現場演示用定制印泥在T恤上蓋章,不到5分鐘,一件獨一無二的“行走藝術品”便誕生了。“我特意給女兒蓋了件‘吉祥’,既是祝福也是紀念。”帶著孩子來觀展的張先生說,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傳統文化變得觸手可及。
拓印體驗區同樣排起了長隊。20元就能體驗拓印手藝,58元還能帶走兩張作品和一個相框。在張麗燕老師的指導下,大家親手操作,看著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在自己手中逐漸呈現,都興奮不已。“以前只是在電視上見過拓印,沒想到自己也能做出來,太有成就感了!”退休教師王女士小心翼翼地將作品裝入相框,準備掛在家里的書房。
展臺上,最令人震撼的當屬《楚魂硯》。在松花石上進行微刻本就難度極高,而創作長篇幅微刻作品更是難如登天。彭祖述藝術館館長張家寧回憶道:“當時,年近八旬的彭老在完成《論語》硯、《逍遙游》硯后,本不想再挑戰大型微刻硯臺創作。可兩年后,他卻又雕琢出了第三方微刻大硯——《楚魂硯》。”
談及創作初衷,彭老曾這樣解釋:“人就是這樣,當追求與決心融在一起時,身上就會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摧不垮,壓不倒,只會驅使你勇往直前。”這方凝聚心血的硯臺,源于彭老對屈原的崇敬與熱愛,故取名《楚魂》。其上鐫刻著《離騷》與《九歌》,洋洋灑灑近三萬字,堪稱現存微刻硯臺中文字數量之最 ,每一筆都彰顯著匠人精神與文化傳承的深厚力量。
另一邊,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松花石影雕傳承人王強正在演示松花石影雕技藝。他手持刻刀,在松花石上雕刻出山水圖案,細膩的刀法讓圍觀者屏息凝神。他通過“影雕技藝”將宮廷硯等比例復刻縮小為手把件,既保留實用功能又便于攜帶。
更令人稱奇的是“宮廷硯冰箱貼”——這一系列冰箱貼的原型,是清代松花石御硯,別看它們只有五六厘米長,原材料可是真正的松花石,既是冰箱貼又是手把件,硯臺表面還能磨墨拓印迷你小畫。
為吸引年輕群體,展區特別設置“蓋章打卡”專區。彭祖述大師題寫的“逢考必過”“旗開得勝”等書法印章,被印在書簽、筆記本上,成為熱門紀念品。“昨天有個高中生蓋了全套印章,說要送給即將高考的同學。”工作人員笑著說,這種接地氣的互動讓傳統文化真正“活”了起來。
從耗時良久的《楚魂硯》手工微雕,到39.9元的文化T恤;從凝聚匠人無數心血的精湛技藝,到5分鐘即可完成的趣味拓印體驗,“松花神韻”展區用多元形態詮釋著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正如白山市江源區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所說:“我們不是在展示老物件,而是在講述一個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故事。當松花石從宮廷走向民間,從案頭走進生活,它就真正活在了這個時代。”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劉昆鷺 陳振昂
攝影 羅浩 劉昆鷺
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取
第二屆東北書博會專屬福利!
1000萬高德打車券!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