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5月14日,美國空軍總參謀長大衛阿爾文發布動態,官宣美軍六代機F-47的設計指標。
該機預計在2025至2029年間服役,設計最大速度超過2倍音速、作戰半徑超過1800千米,預計隱身性能比F-22還要高一個檔次。
我們先把它最不切實際的服役時間放在一邊,跟大家聊一聊,為什么六代機似乎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高機動,愈發地長成了冷戰時期遠程高速截擊機的樣子。
美空軍總參謀長公布的F-47參數(右上角)
首先,對于美國空軍來說,這個巨大無比的作戰半徑是完全合理的選擇。
早在幾年前,SMG公司制作NGAD概念示意圖時,就提到了這將是一架作戰半徑超過1000海里(1852 千米)的大型飛機,這個航程指標相較F-22近乎翻倍,比大內油著稱的“肥電”F-35也高出了50%。
SMG公司制作的NGAD設想圖,早在三年前就給出了這個作戰半徑數據
原因很簡單,我國海空與火箭軍力量的增長,已經讓第一島鏈乃至第二島鏈都不再安全,傳統的日韓空軍基地已經成為甕中之鱉,關島也是刀下魚肉,部署在這些基地的F-22和F-35很可能等不及升空就會被東風快遞擊毀在地面上。
而在后撤到二戰期間大洋洲基地群(比如天寧島等)后,如果沒有巨大的作戰半徑支持,美軍根本無法在西太平洋戰場保持足夠的空軍規模。
從上圖右半部分可以看到,美軍不是沒有考慮過更小、更省錢的單發設計,但小型NGAD與隱身加油機的組合顯然也無法獲取足夠的生存力,所以即使預估單價高達3億美元,美國空軍最終還是選擇了大型NGAD的設計。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F-47對航程的追求恰好和我們的殲-36是一對攻守組合——它追求大航程是為了保障自己在更遠更安全的后方基地起飛執行作戰任務,而我們的殲-36之所以做成三發就是為了保證即使F-47縮回澳大利亞,我們也能像殲-10C打爆起飛階段的陣風一樣把它擊毀在機場附近。
下圖是從關島基地起飛的F-47活動半徑示意圖——美國空軍參謀長給出的1000海里作戰半徑是內層橙圈,日本英國等國聯合研制的GCAP提出的2200千米作戰半徑是外層黃圈。基本可以覆蓋整個菲律賓海,外沿也就是目前我軍航空兵常出現的陣地位置。
F-47作戰半徑示意圖
其次,一個很重要的信息,F-47將是一架速度堪比F-22的高速戰斗機,最高速度超過2馬赫,我們結合印巴507空戰,正好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超視距作戰不僅需要能裝載很多導彈,還對導彈載機的速度與機動性有高要求。
大家請看下面這張俄制R77空空導彈射程示意圖,簡而言之,發射高度越高、發射機與目標機相對速度越大、空空導彈的射程越遠。
空空導彈射程包線圖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里,縱坐標(發射高度)越大,表示導彈射程的橫線就越長;而迎頭相對速度總是遠高于追擊過程中的相對速度,所以迎面攻擊時空空導彈的射程總是比追著打要遠。
因此,為了發揮遠程空空導彈的威力,載機一定要能飛得高、能飛得快,15000米高空1.8馬赫打出來的導彈,就是比8000米1馬赫打出來射程更遠。
所以之前很多人認為六代機要做到“雙三”其實并非全無道理,只不過有攻還得有防,既然我們要從高空發射導彈,那就必須保證自己在高空也有低可探測性不被敵方發現,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巨大熱量、損失巨大靈活性的三馬赫高速顯然就毫無必要了。
而大航程和高速相結合,還可以催生出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即長時間超巡。
大家都知道F-22為代表的傳統五代機講究的是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不開加力就意味著燃料消耗率低,但由于五代機機身過小,燃料不足,即使是F-22,在非加力狀態下其實也只能維持很短時間的超巡狀態。
如下圖,在任務要求僅有100海里(185千米)的超音速巡航時其作戰半徑就會下跌到僅405海里(750千米),跟JF-17梟龍戰斗機差不多,這顯然無法滿足西太平洋廣闊海域的作戰需要。
F-22作戰半徑示意圖(左)
而實際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冷戰時期的美蘇重型截擊機,無論是沒有走下畫圖板的XF-108,還是三馬赫傳奇米格-25、獵狐犬米格-31,他們都用高達十余噸的內油硬撐起了奇高無比的超音速作戰半徑。
米格-31可以維持3000千米/時的速度達到720千米的截擊任務半徑,XF-108更是可以做到以1721節(3187千米/時)的平均時速達到1010海里(1871千米)的作戰半徑,這就是因為后者的燃料容量高達47632磅(約21.6噸)。
可以想見,無論是F-47,還是殲-36,都會在內油容量上向這個數字靠近。
XF-108及其設計指標,可以看到機體也是無比龐大
紅框內的航程數據很巧合地和F-47目標作戰半徑一致
巧合的是,美蘇冷戰期間的重型截擊機,恰好也是依靠大功率電子設備和重型空對空導彈實現作戰目標,可以說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技術史的歷史輪回,電子設備小型化給了我們迎接遠程射手回歸的機會。
未來的西太平洋上空,將會是一群超音速幽靈相互追逐、獵殺的修羅場,誰不夠持久、誰不夠快,誰就會被無情地淘汰。
當然,還是要跟大家說一句,六代機的這個快,不等于傻快。
一方面要長時間高速巡航,快速抵達發射陣地為空空導彈賦能,另一方面又要具備足夠的自衛能力以擺脫可能的敵方打擊,所以無論是殲-36還是F-47,都是看著龐大無比,實際上身手矯健的“靈活死胖子”
36011這個巨大無比的機翼面積和三臺發動機的高推力就決定了它也會擁有不俗的纏斗能力
最后還是要吐槽一下美國人,雖然心急火燎地給出了F-47的技術指標,但從這個型號官宣到現在,是一架真機都沒見過,哪怕只是縮比驗證機都只存在于“號稱”之中。
最近兩天還有海格塞斯打算砍掉美國海軍六代機項目的傳聞,F-47這個強大無比的紙面指標到底能否落地、能不能在川普任期內看到真機上天,這恐怕才是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