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的實戰應用表現與出口記錄,中國 “猛龍” 和 “翼龍” 飛向中亞,取代米格與蘇式戰機。
北京正通過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擴大在這一戰略要地的影響力。圖為 JF-17 “雷電” 多用途戰斗機。(圖片來源:美聯社攝影師雷米?德拉莫維尼耶 / 塔斯社)
近年來,俄羅斯武器出口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持續萎縮:其生產的大部分武器根本不用于出售。而中國正開始填補這一空白。正如《歐亞時報》所言,中國正努力在蘇聯后中亞共和國的武器市場上站穩腳跟 —— 而該地區傳統上無疑由俄羅斯主導。
中國與中亞的經濟聯系自蘇聯解體后不久便已建立。但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軍方有意進入該地區武器市場。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具體而言,哈薩克斯坦去年已采購中國軍用無人機,烏茲別克斯坦則計劃購買中國戰斗機,很可能是 JF-17 “雷電” 戰機。這款戰機由巴基斯坦航空綜合體(PAC)與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CAC)聯合研發,在中國被稱為 FC-1 “梟龍”(“猛龍”)。這是一款多用途戰機,能夠在任何天氣條件和多種作戰場景下執行任務。例如,巴基斯坦空軍早在 2023 年就列裝了該戰機的最新型號 ——JF-17 Block III。
JF-17 梟龍多用途戰斗機。
最近,JF-17 Block III 參與了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多國軍事演習。為此,巴方甚至策劃了一場宣傳秀:巴基斯坦空軍的中國造戰機從本土基地直飛沙特并返航,全程實施空中加油,未作地面停留。
JF-17 的主要 “賣點” 是中國產 PL-15E 遠程空空導彈(LRAAM)。據稱,該導彈射程超過 150 公里。
此外,JF-17 的價格遠低于法國 “陣風” 等西方同類產品。烏茲別克斯坦原本試圖購買法國 “陣風” 戰斗機,但經過權衡后,最終選擇了中國的 JF-17。
圖片說明:JF-17 “雷電” 戰斗機(圖片來源:Cfoto/Keystone Press Agency/Global Look Press)
顯然,烏茲別克斯坦已裝備中國武器 —— 包括HQ-7B 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和HQ-12 中程防空導彈系統。值得注意的是,HQ-12 系統是中國歷史上首個配備相控陣雷達的防空系統,可攔截距離 5 至 50 公里、高度 500 米至 25 公里的目標。
此外,外界認為烏茲別克斯坦軍隊已列裝中國 **“翼龍”(Wing Loon)無人機 **(北約代號 “翼龍”,直譯為 “翼手龍”)。該型無人機兼具偵察與攻擊能力。
廣泛的實戰應用與出口記錄
“翼龍” 無人機目前已成為全球熱銷裝備:從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到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已有多個國家采購。中國無人機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例如在利比亞內戰、埃塞俄比亞沖突中投入使用,埃及也曾在西奈半島用于打擊伊斯蘭武裝分子。
本月初在印巴軍事對抗中,巴基斯坦空軍的中國制造戰機非凡的表現,讓全球軍民刮目相看。
土庫曼斯坦的軍事合作動向
土庫曼斯坦也表現出與中國建立防務聯系的興趣。據報道,阿什哈巴德已采購HQ-7B 防空系統(被視為法國 “響尾蛇” 系統的中國仿制版)、HQ-9 遠程防空系統及HQ-12 中程防空系統。
中亞軍事市場的中國印記
中國武器在中亞的擴散不僅體現為戰斗機和無人機,更涵蓋完整的防空體系。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選擇中國裝備,除成本優勢外,還因中國武器在實戰中驗證了可靠性(如 “翼龍” 在中東和非洲的表現),且中國在該地區推行 “不附加政治條件” 的軍售政策,與俄羅斯因俄烏沖突導致的武器出口萎縮形成對比。這一動向正在重塑中亞傳統上由俄羅斯主導的軍事格局。
圖片說明:HQ-9 遠程防空系統(圖片來源:塔斯社)
烏茲別克斯坦采購的其他中國裝備包括:YLC-18 有源相控陣遠程警戒雷達、對流層通信站與電子偵察設備,以及CASIC WJ-600A 攻擊無人機和CASC CH-3A 攻擊無人機。《歐亞時報》強調,這些均為中國當代最尖端、最昂貴的軍事裝備之一。
塔吉克斯坦的中國防空系統亮相
曾被稱為 “蘇聯后院” 的塔吉克斯坦,目前采購的中國武器較少。但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制造的HQ-17AE 防空系統已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別舉行的閱兵式上公開亮相。
中國制造的HQ-17AE 防空系統。
這款高性能裝備旨在防御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等多種空中威脅,其移動式設計非常適合保障塔吉克斯坦山區的飛行安全。
中國填補武器出口真空
可見,中國正迅速填補其他武器出口國留下的市場空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將中亞視為連接東西方的關鍵樞紐,因此向蘇聯后國家供應武器有助于北京在這一戰略要地擴大影響力。
中亞軍事化格局的轉變
中國武器的涌入不僅限于單一裝備,而是涵蓋雷達、通信、無人機及完整防空體系的 “套餐式輸出”。與俄羅斯因俄烏沖突導致的出口受限、西方對中亞軍售附加政治條件不同,中國憑借技術性價比(如 HQ-9 的遠程攔截能力對標俄羅斯 S-300,但成本更低)和 “非干預性” 軍售原則,正在重塑中亞傳統上由俄美主導的安全格局。這一動向既反映了中國軍工的全球化競爭力,也凸顯了中亞國家在大國博弈中尋求多元合作的現實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