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地下車庫、路面停車場等公共停車區域,兒童遭汽車碰撞、碾壓傷亡事故時有發生,特別在一些城鄉結合部、鄉村地區引發關注。為了預防和減少此類交通事故的發生,今天我們將通過梳理不同“停車區域”場景下發生的事故,提醒廣大家長多多關注孩子的交通安全,遠離危險。
“停車區域”事故高發點位普遍集中在哪?
據公安部道研中心案例分析,從事故多發地點來看, 約60%的盲區事故發生在住宅小區及商業設施停車場內 。其他點位還包括停車場出入口(30%)、路側停車位(15%)、學校門口,以及其他臨時停車點等車輛停放較密集區域。此外,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附近停車區域也值得關注,這些區域往往會出現大量人車交織的情況,在節假日應該尤其注意。
住宅小區、商業設施停車場內
停車場出入口
路側停車位附近
其他臨時停車點
(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等人車流匯集區域)
可以通過案例觀察到,事故中大部分兒童都是在玩耍過程中遭遇車輛碾壓或碰撞,常以蹲坐玩玩具、結伴玩耍、爬行,騎行(玩具自行車)等行為出現在事發區域。而地下車庫、小區停車場等區域,車輛多是停止狀態,或緩慢行駛狀態,監護人往往會誤認為“安全”,因此放任孩子在這些區域玩耍。
此 外,還有一部分事故發生在兒童上下車過程中,也就是兒童比監護人早下車,晚上車,出現“監護空檔”,導致兒童進入自家車輛或其他車輛盲區,最終發生危險。
作為監護人應該如何讓孩子規避危險?
作為家長首要任務是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識,時刻保持對孩子的關注,監督孩子的行為,確保他們在自己視線范圍的安全區域內活動。 認識到“停車區域”潛在的危險因素,并 告知兒童停車場不是“游樂場”這個概念 。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還應帶領兒童掌握規避風險的方法。例如在地下車庫尋車時抓牢孩子手腕;駕駛車輛搭載孩子時遵循兒童“后下車、先上車”的原則等。
此外,還要及時告知孩子的第一看顧人,例如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其他保育人員,形成對“停車區域”風險的共識。
(來源:YiYa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