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大家最近有帶娃逛博物館的計劃嗎?
浪花朵朵特意采訪了《開課了!博物館》的兩位作者,安迪斯晨風和瑤華老師。
他們為了創作這套書,逛了很多博物館,在挖掘文物背后的知識并講給孩子們聽上,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他們也很喜歡帶孩子逛博物館,像所有爸爸媽媽一樣,給孩子講文物的故事。
安迪斯晨風
本名安曉良,科普作家、評論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協會員、河北省文藝評論協會會員。微博閱讀領域百萬粉大V。
瑤華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
浪花朵朵:
兩位老師有什么帶娃逛展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嗎?
瑤華:
我覺得家長可以放松一些,不用把計劃做得那么緊繃,但逛博物館一定記得預約,如果可以,最好能錯峰出行,找人少的時間去。
我喜歡在參觀前,和孩子一起大致了解一下要逛的博物館,看看里面有哪些文物,有沒有我們格外感興趣的,如果有,我們會查一些資料,多了解一些。
帶孩子一起逛博物館,要尊重孩子的節奏。允許孩子長時間看一件文物,也允許孩子反復看一件文物;也允許孩子累了,不想看了,或者心不在焉。一次看不完也沒關系,千萬別有“今天必須重點了解10個文物”或者“來都來了,必須有足夠的收獲”這樣的“作業心態”。
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提五花八門的問題,我們可以多多留心。有些問題,我們當時就能解答;也有一些,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遇到不了解的,我會很坦誠地和孩子說,我也不知道,然后把問題記下來,回家后和孩子一起找答案,經常有出乎意料的收獲。
我非常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也很享受和孩子一起了解未知事物的過程。
有小朋友看到載樂駱駝傭后問:“駱駝上真的能坐八個人嗎?”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藝術課》
安迪斯晨風:
帶孩子逛博物館前,我會從博物館的官網上搜集一些信息,比如它有哪些鎮館之寶,我們想看的文物是哪個朝代的,在哪個展廳,有多大。那到了現場,我們就會重點去看這些文物,就能發現通過資料想象出來的和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不是一樣,又有哪些區別。這是一個很好的用真實體驗來驗證理論知識的過程,會給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我也同意瑤華老師說的,千萬別給孩子留作業,別給孩子施加壓力。如果逛完博物館,就讓孩子寫感想,那會直接澆滅孩子的熱情。
小孩子喜歡學東西,但是不喜歡大人逼著他學。每個孩子都有求知欲,看到感興趣的東西,便想更多地了解。我們創作《開課了!博物館》,也是想讓孩子發現,文物后面還有這么多故事,從而喚醒孩子們探究的愿望。
浪花朵朵
那么,看文物,兩位會重點看哪里呢?或者說,會從哪些維度去了解一件文物呢?
安迪斯晨風
我首先關注的是文物誕生的時代,比如《開課了!博物館》里的長信宮燈。我會想,為什么西漢的人會創造它?它是做什么用的?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是裝飾品的文物,其實在誕生時都有很實際的用途。
然后我會看它的材質和材料。材質和材料也和時代密切相關。不同的時代,人們喜歡用的、能用的材料不一樣,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時代的進步。但了解文物的材質,需要把文物放在它所處的時期去了解。比如青銅器,咱們今天看到的,都裹著厚厚的青色的銹跡,但這不是它們本來的樣子,它們曾經是閃閃發光的。
最后我比較看重的是“審美”。有些文物我們今天看覺得有些奇怪,但實際上當時的人并不是故意把它們做奇怪,而是審美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時代不同的地區也會有自己的審美。有些文物做得很逼真,比如秦兵馬俑;也有一些注重意境美,像一些水墨畫;還有一些,我們以為用了夸張的手法,其實背后另有說法,比如東漢的擊鼓說唱陶俑。
“看著中國國家博物館里的說唱俑 笑得起皺的臉,不知不覺就會被他感染,想跟著他一起大笑!不過,他的生活并沒有他的笑容那般美好。 ”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藝術課》
瑤華:
我會重點思考文物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的知識,不只是它的故事,還包括它客觀的用途等;我還喜歡做一些對比,看看不同的文明在解決類似的問題時,都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比如,在《開課了!博物館》里,有個托克托日晷,我會觀察它的樣子,然后思考它的用途。它是一個“地平式”的日晷,而常見的則是傾斜式的。很多古文明都獨立發明了自己的日晷,反映了太陽在古人計時中的重要性。
“托克托日 晷 是 漢代日晷中保存下來的唯一完 整的實物,也是現存的我國最早、 最完整的日晷。 ”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科學課》
浪花朵朵:
兩位老師創作《開課了!博物館》,也和帶孩子逛博物館的經歷有關嗎?
安迪斯晨風
孩子給了我這套書的創作靈感,也給了我很多建議。
其實一開始,我帶孩子逛博物館,也很苦惱,沒逛一會兒孩子就覺得沒意思了。可明明出發前,孩子還興致高昂,剛進入博物館時也說自己很喜歡里面的氛圍。
后來我發現,我們大人喜歡逛博物館,是因為有一定的閱歷積累,能從文物上看到文化、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但孩子們往往只能看到一件物體,自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就和瑤華老師一起創作了這套書,希望借這套書,帶孩子們跨學科地挖掘文物的奧秘。
瑤華:
我本人是數學專業的本科生,碩士讀的是科技史里的數學史方向,主要負責創作《開課了!博物館》系列里的《國寶里的科學》和《國寶里的數學》。說實話,我是帶著一定的使命感創作的,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感受到數學的偉大。在《國寶里的數學》里,有一篇講“西漢象牙算籌”,雖然這個算籌在文物中樣子很不起眼,就是一些小棍,但卻是支撐了我們數千年的運算基礎,我在書里也寫了古人用它計算的具體步驟。
《開課了!博物館》的問世,前前后后花了4年的時間。寫這套書時,我的孩子還很小,還看不懂書。但在書出版時,他已經非常喜歡閱讀,還特別喜歡看數學類的科普書了。我們也一起逛了很多次博物館。
這些不起眼的小棍,就是支撐了我們數千年運算的基礎,現在很多小朋友剛開始學數學時,也會用到類似的小棍。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數學課》
浪花朵朵:
《開課了!博物館》里有42件文物,兩位老師是從哪些角度考慮,選擇重點講這些文物的呢?
瑤華:
總結起來的話,我們在選擇具體寫這些文物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個文物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覺得它很有趣,很想了解它。
其次,它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有知識的延展性,和我們要體現的重點,也就是和科學、歷史、數學、藝術這四個主題,有很強的相關性。
有些文物很漂亮,大家很喜歡,但不能融會貫通多個領域的知識,我們也沒有選。
安迪斯晨風
我們創作這套書的初衷,是把文物作為切入點,挖掘、連綴各個學科的知識。讓孩子把對文物的興趣擴展到對各領域的知識上。
所以,我們會重點考慮文物背后的知識脈絡,文物關聯的故事和人物。像長信宮燈,除了和古人的照明科學相關,還能聯系起我們熟悉的人,比如漢景帝的媽媽竇太后,她就住在長信宮。還能讓我們發現,原來中國人在那么早的時候,就開始解決燃燒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了。
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科學課》
浪花朵朵:
給孩子講文物,兩位老師又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呢?
安迪斯晨風
講故事很重要,把文物的故事講出來,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了。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聽故事。
在這個基礎上,我會想辦法讓文物的故事更鮮活、更有力量,我希望給到孩子的是很好玩的東西。文物不僅是文物,還關聯著很多的人,很多的知識,它們見證的是流動的歷史。
瑤華:
我們可以把文物看作祖先留下的一點微光痕跡,去發現它的延續性。去年刷屏的河北博物院的“公乘得守丘刻石”(戰國時期的石刻作品),被稱為“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漂流瓶”,它的最后一句是“敢謁后賢者”也就是“后世的君子你們好”的意思,讓我深深地感到歷史的延續性。
比如前面說到的,我在書里寫了“西漢象牙算籌”,其實在同一篇,我還提到了清代的手搖計算機,它是康熙皇帝主持制作的當時世界較為先進的科技儀器中的一種。從“西漢象牙算籌”到“清代手搖計算機”,我們也可以像這樣多多關注文物與文物的歷史延續性。
“
康熙 皇帝命宮廷造辦處自制的計算機,能夠進行加、減、乘、除、平方、立方、開平方、 開立方等運算。
《開課了!博物館:國寶里的數學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