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低碳韌性城鄉科技博覽會在海南啟幕,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建院)承辦了低碳城市規劃與建設論壇,并在論壇上正式對外發布《綠色人本、低碳高效——存量時代下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建筑改造白皮書》。
發布會現場。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存量優化階段,建筑改造作為推動城市更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愈發受到各界關注。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城市經歷了大規模的建設與擴張,如今,大量既有建筑面臨著功能過時、能耗較高、舒適度欠佳等問題,亟待進行改造升級,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生活環境的需求,同時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號召。
據介紹,川建院憑借其多年在建筑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專業優勢,由首席專家李純牽頭組成專項課題團隊,深入研究存量建筑改造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以自身辦公樓改造為示范,提出了綠色人本、低碳高效的既有建筑改造的成套關鍵技術和一體化改造模式,匯集科研成果、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為一體編撰了白皮書。
《綠色人本、低碳高效——存量時代下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建筑改造白皮書》從深入分析存量建筑的現狀與問題入手,剖析不同類型的建筑在改造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趨勢,以公共建筑為突破口探討更廣泛的既有建筑改造示范與推廣。針對這些挑戰,白皮書提出了基于“綠色人本、低碳高效”的一體化改造模式和成體系可推廣的“既有建筑價值評價模型”和“技術全景圖譜”,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框架,旨在實現建筑在能源效率、環境友好性、舒適性以及適應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希望引領行業跳出傳統發展模式,在存量時代追求更高維度的創新與實踐。
改造后的大樓。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圖
改造后的大樓。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圖
同時,倡導“整體思考,局部改造”的改造方式和“先體檢再改造、一體化全周期”的改造模式,旨在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更為科學、系統的解決方案。川建院辦公大樓的改造,正是這套解決方案的創新實踐成果。這不僅是一種基于用戶體驗、降本增效、可持續發展和投入可控動態平衡下理念微改造實踐的落地,更是既改行業在技術、模式、價值傳遞等方面的創新探索。
川建院此次白皮書發布,不僅是對自身專業能力和行業擔當的彰顯,更為廣大建筑行業從業者、城市規劃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它為存量建筑改造指明了綠色人本與低碳高效的前進方向,有助于推動建筑行業在存量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城市更新邁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王茜、李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