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所困”既是基層減負之困,也是基層治理之弊。圖/IC photo
上午發通知下午就要交,身份證號就有6種填報要求,相同信息重復填、多頭報,有的地方一年要報送的表超2200份……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一段時期以來,因填表報數催生的怪象頻出,成為基層負擔中的頑瘴痼疾,飽受詬病。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負擔重有其客觀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上級有關方面的“任性”或“懶政”,要求基層干部干這干那,甚至用各種考核逼著基層干活。其中,“一個身份證號就有6種填報要求”是這種現象的縮影。
從常識角度來推測,一個身份證號無非是兩種填法,一種是完整填寫以保證數字準確,一種是隱藏其中的四位數字以保護公民隱私。但據受訪社區干部介紹,有的要求填寫完整,有的要求隱藏中間6位數,有的要求隱藏最后8位數等,竟多達6種填法。
這無疑增加了基層負擔,為填表要占用很多時間和精力,也造成了紙張、油墨、打印機浪費。比如有單位打印機每半個月要換一次墨盒,兩年多用壞三臺打印機,就是填表報數亂象造成的財力消耗。那么,上級有關方面如此折騰基層干部究竟為哪般?
原因是,“表”出多門,上面每個“婆婆”各有各的要求。即便每種要求都有其理由,但對基層工作而言,造成了極大壓力。要知道,填表報數只是基層工作任務之一,除此之外工作千頭萬緒。部門存壁壘,信息難交互,也是造成這種亂象原因之一。
另外,上午發通知下午就要交,類似內容重復填寫五六遍,也是上級不顧及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縮影。前者看似是高效率表現,但對基層干部來說需要加班工作,甚至為趕時間“統計加估計”,造成數據失真。后者是各圖各的方便,不管基層負擔。
對此亂象須整治。近年來,中央出臺系列舉措,堅決反對隨意填表報數的形式主義做法,各地探索治理初見成效。其中江西試點推進“一表同享”改革,全面摸排梳理省市縣擬需基層填報的常規表單,納入目錄清單,沒納入清單的須“一事一報備”。
從試點情況看,其有效解決了基層干部“為表所困”的問題。在吉安市青原區,縣級職能部門想讓基層填表,要先在縣大數據中心備案,再經縣委辦、縣政府辦審批,大量報表任務被“攔截”。更重要的做法是,以技術手段推動信息共享,實現常用數據“自動抓取”。
因為這種“自動抓取”解決了相同信息重復填、多頭報問題,“解放”了基層干部雙手,減輕了基層壓力。應該在全國推廣這種經驗做法,使之成為基層減負利器。當然還需要配套其他改革,如統一規范填表報數標準,可防止“身份證號6種填報”要求等現象。
除了用技術手段破解基層干部“為表所困”外,更要從源頭治理,即把上級有關方面對基層進行亂攤派、亂指示、亂要求的權力關進法治籠子。比如,針對填表報數,應該拿出清單且通過統一渠道分配給基層填報,堅決禁止各部門擅自向基層攤派。
同時,根據統一渠道分配的任務清單,來為基層配置人力物力,使基層人力與事項相適應。對亂攤派、亂要求的上級責任人要嚴肅處理。例如,某地一部門以督促工作進展為由,竟要求下級單位每日手工統計上報本可以從系統提取的數據,被嚴肅查處。
撰稿 / 馮海寧(媒體人)
編輯 / 柯銳
校對 / 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