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5月18日電 (記者 李佳佳)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上海觀復博物館展覽“上新”。眼下,上海觀復博物館年度新展“群芳次第開——中國古代月令花卉紋飾器物展”正在上海中心大廈展出,美輪美奐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
觀復博物館藏清乾隆時期的紫檀百寶嵌花卉紋“四美含暉”節盒。 觀復博物館供圖
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萬物有靈,一草一木皆有獨特的品格和寓意,成為人們抒發情感和理想的精神寄托。春秋時期,古人根據社會風俗與歲時花信的自然規律,按每年十二個月冠以花名,選出代表花卉作為統領群花,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獸草木。后來,古人又將十二月月令花卉與歷史中的故事人物結合,成為民間流傳的“十二花神”:
一月梅花花神壽陽公主、二月杏花花神楊玉環、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李白、五月石榴花花神公孫大娘、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花神徐惠、九月菊花花神陶淵明、十月芙蓉花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山茶花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花神甄宓。
觀復博物館藏清乾隆時期的紅漆彩繪花卉紋花形蓋盒。 觀復博物館供圖
上海觀復博物館本屆“群芳次第開——中國古代月令花卉紋飾器物展”即以中國古代十二月月令花卉紋飾器物為主題,展出了不同時期、不同材質,裝飾有不同月令花卉的66件(套)藏品。每件藏品都寄托了中國古人祈百花盛開,期望“花神”為自己帶來幸福如意生活的美好向往。
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屆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這一主題強調在當今社會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博物館作為文化身份的重要連接者、創新者和守護者,如何與時代共振并適應新的挑戰。上海觀復博物館本屆展覽中近百件裝飾有月令花卉的藏品,即突破傳統展陳方式,讓十二只萌趣可愛的“觀復貓”華麗演繹十二位仙姿綽約的“花神”,將傳統精神與今世價值巧妙連接,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文化意趣創新結合,“繽紛”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華麗”傳播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本屆新展欣賞文物之余另一亮點為“觀復貓”的華麗演繹。“觀復貓”作為觀復博物館的另一群“文化大使”,多年來以一己“貓力”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圖書、影視、漫畫等多種形式傳播給大眾。本屆“群芳次第開——中國古代月令花卉紋飾器物展”,“和小幺”“趙明明”“馬大福”等十二只“觀復貓”紛紛霞裙月帔扮作以李白、壽陽公主、公孫大娘為代表的“花神”,演繹十二花神仙姿佚貌。(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