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有情·大漠鳴沙——在遼寧遇見敦煌”敦煌文化特展于5月18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260余件(組)展品,其中包括遼寧地區(qū)收藏的珍貴敦煌文獻及相關文物、手稿等共110余件(組)。
此次展覽由遼寧省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共同主辦,展期3個月。展覽從敦煌研究院調(diào)集了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文獻,如《圣歷碑》《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等珍貴藏品。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展覽分為“敦煌的歷史與文化”“敦煌石窟藝術(shù)”“敦煌在遼寧”“保護與傳承”四個部分。展出的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為元代著名碑刻。碑石已殘,但正面文字基本完好,上額自右往左橫刻“莫高窟”三字,碑心刻四臂觀音坐像,坐像上方及左右兩側(cè)各刻“六字真言”二行,計有梵文、藏文、漢文等六種文字。此碑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題名,均使用漢字,其中有蒙古、漢、黨項、回鶻等族人,反映了元代敦煌地區(qū)多民族文化間的交往、交流與交融。
《恪法師第一抄》。(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展覽還展出了遼寧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恪法師第一抄》。遼寧省博物館學術(shù)研究部研究館員郭丹說,從內(nèi)容上看,此抄是針對窺基撰《法華經(jīng)玄贊》第一卷論文要語所作的疏解。通篇以草書寫就,其用筆與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有較多相似之處,雖脫去了波挑等帶隸意的章草筆法,但仍保留了章草的滯重古樸。從中可以窺見草書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與敦煌藏經(jīng)洞其他草書寫經(jīng)相比,《恪法師第一抄》的筆法提按隨意,運筆自然流暢,結(jié)字率性不拘,章法有行無列,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
郭丹說,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敦煌文獻極具價值,2019年以來,遼寧省博物館對館藏的敦煌文獻展開了系統(tǒng)的整理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此次展覽也是該項整理與研究工作轉(zhuǎn)化的重要成果展示。(記者趙洪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