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州六記
童光輝
賨州之稱,沿于習慣。廣安被稱為“賨州”源于其作為賨人聚居地的歷史背景,以及賨城在廣安歷史沿革和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今泛指廣安所轄六個區市縣。
廣安記
廣安蘊釀于巴郡,成形于宕渠,南梁建縣,具名始安,先后變換賨城、渠江之稱謂,直此北宋開寶二年(969),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府之衙,斯后,冠廣安之名沿用近千年,于今。
廣安,山河形勝,尚美佳處。高有云山崆峒出岫,低有渠江篆水呈祥;肖溪古鎮沖相寺里百佛法相,蒲蓮山鄉來蘇寺中詩意禪光;紅石灘上,白塔迎朝暉;賨州城頭,朱門送晚霞;紫金峰紫金精舍以人為峰,翠屏谷翠廬書院瀚文八斗。新時代新氣象廣安新城處處新顏色,大馬路大公園賨城大街片片大風景。居吾悅廣場,游加德天街。近賞萃屏秀色,聆聽思源鐘聲;遠走巴上草原,坐聞湖羊叫春;舟過潯棲江南,目送白鷺青天;去大安橘園,住溪賢山舍。古有賨州老十六景,今又再造神龍巴城。
廣安,文脈千秋,地靈人杰。立縣設州置郡建軍,歷史春秋歲月烽火激蕩,青梅煮酒英雄風云際會。往事如煙,千百人物已成過去,看今朝風流人物頂天立地。辛亥革命,蒲殿俊保路風潮開先聲;黃花崗上,邑人秦炳為求共和獻頭顱。在解放中國的奮斗中,龍臺場上,楊子惠與楊漢秀叔侄兩輩,各自選擇紅與白的道路,演繹一出紅與白的大戲;長輩彈指間灰飛煙滅,晚輩在紅巖烈火中永生。
說今日廣安,之所以名播天下,乃因廣安是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故鄉。牌坊村里有聯曰: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更思鄧小平。毛主席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小平同志讓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因鄧小平而驕傲,廣安因鄧小平而光榮。
廣安,進入新時代,開啟新紀元。悠悠萬事,唯發展為最大;雄心致遠,以繁榮為目的。渠江之濱,勇立潮頭;官盛之域,觀勝崛起;長纓在手,定縛蒼龍!
定遠記
湯湯浩茫,徑流巴山;嘉陵奔騰,不舍晝夜。發端代王之首,涌動秦嶺之谷;容納白龍之水,威嚴蜀川之勢。行數郡成大河于利州,過千山毓秀于閬苑;一出順慶,蔚為大觀,拂袖東西關隘,曲形太極河圖,留連漢初遠夢,魂銷龍女神色;匯秦隴文采于波浪,集巴蜀詩韻于濤聲。百一十七,六十三迴;宛轉翠屏畫廊間,陶醉花香鳥語情。噫,千里嘉陵,獨鐘斯處,在定遠之地,終冠敦化溢美之名號。
古定遠,今稱武勝。南朝齊置縣,迄今1500余年。其間,先設漢初,后為定遠;時縣時州,循環沉浮。前一千年,隋唐演義,波瀾不驚;后七百年,宋元烽火,金戈鐵馬。尤其宋元征戰,這邊青野屯兵以武取勝,那邊釣魚城上銅墻鐵壁;到頭來一邊破關屠城,一邊上帝折鞭。明清之際,嘉陵江一衣帶水,相對平靜;好河山田園形勝,定遠八景。民國時期,國民黨目無國民,民不聊生;共產黨率民起義,紅旗漫卷西風,響起沖破黑暗的槍聲,迎來新中國偉大的黎明。
從此,這片土地,人民當家作主。擁有了書寫史詩般悲壯之書《紅巖》作者之一的楊益言;構筑了五排水庫左右干渠兩百公里的人間天河;鉆出了共和國第一口石油超深井;落成了渠化嘉陵江的東西關和桐子壕電站;舉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高潮的又一面紅旗。改革開放新時期,這片土地,青春舞動,雄姿英發。實現了由上游食品到雪花啤酒的華麗轉身;建設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絲竹簾畫、剪紙)之鄉;推進了以武勝城遺址和寶箴塞為重點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打造了以白坪、飛龍、三溪為龍頭的鄉村旅游典范。
歷史進入新時代,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武勝以文勝武,定遠聲名遠播。修葺沿口古鎮,重溫盛唐故事;再探幽渺城池,力爭文明翹楚。環嘉陵江117公里美地,貫通河東河西長虹化橋,打造定遠新老八景,再現吳道子《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淳風化春雨,催生詩歌之星;建設文化院,貢獻鄉土之道;讓上善若水明德之地,處處如詩如畫。隨川渝合作之大局,順雙城經濟之優勢;秉承川東道重慶府之血脈,發揚巴蜀人天下先之精神;背靠偉人故里,面對渝水潮頭,做廣安急先鋒,當兩江弄潮兒;經邦濟世,文化化人,轉承啟合,盛事可為。
后皇嘉樹,歷史之定遠,已蔭蔽恩惠于今人;鳳鳴岐山,今日之武勝,已壯志凌云于明天!有詩云:
將晚秋飄雪的
蘆葦筑成神壇
把人世間所有的
真心愛心
和圣心貢獻于上
加一首不朽頌詩
再加一滴
嘉陵江水
于是,嘉陵江在武勝,將會演繹嶄新的千古傳奇!
岳池記
肇始于唐武周萬歲通天之年,厚積于析縣納新明和溪之時,皇天后土,玉汝于成,斯得岳池。
岳池,山川形勝,得天獨厚。高有金城之峰巔,深有嘉陵之曲流;雄有永清之寨門,奇有歹溪之石鼓;動有坪灘之瀑布,靜有翠湖之清幽。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千百年岳池人精耕細作,金谷出銀米,贏得了“銀岳池”的美稱。更有南宋大詩人陸游一首《岳池農家》詩,寫就了中華農家第一家;一句樂而復樂詞,唱響了天下農家第一樂。王字樓輔有王氣,夫子廟文風貫通;吳雪有彩,一本《抓壯丁》,抓住了劇精神;燈戲有戲,一部車車燈,演進了中南海。曲藝百花苑,拔得西南頭籌,躋身中國曲藝之鄉。書法翰墨香,建成篆刻基地,篆水呈祥,傳承守正創新之要。還有一碗米粉,既是吃的,也是說的,且道:岳池米粉越吃越好吃。
岳池,迄今1400余年,岳安山下岳池水,茍角壩上思岳池。典文鋪陳,故事聯珠,雖少風云際會,總有崢嶸歲月。數度春秋,滾滾紅塵;歲月悠遠,從未如煙。在新中國締造史上,岳池將自己的優秀兒女,貢獻給不朽紅巖;在新中國建設史上,岳池將自己的百萬人民,匯入偉大洪流;恭逢共產黨百歲華誕盛時,邑中英雄柴云振,榮獲“七一勛章”,光耀百里故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岳池人氣勢如虹,建輸變電之鄉,送光芒于四面八方;采羊山觀之藥,獻靈丹以造福天下;走鄉村振興之路,處處具有詩的意境;展經濟發展宏圖,時時充滿歌的激情。
誦一首《在太平寨做一只杜鵑鳥》,唱一支《云岳上池歌》,看明日之岳池,必是人間之瑤池。
鄰州記
行走鄰州數日,滿目錦繡;吸水得甘,吮露成蜜;觀花得美,援木成秀;登山得道,下河成鰲;拜松得志,倚竹成節;神清氣爽,怡然通泰,所謂人間快樂天,是也。
鄰水,南梁置縣,后亦稱州。一部《鄰水志》,記錄了世代鄰水人,戰天斗地,既順物又造化的慷慨壯歌。遠有大明建文帝奪路避難之傳說;近有柑子鋪李準出海勘疆定界之奇功;尤其烽火歲月,華鎣山游擊隊雙槍響于山際,雄鷹飛于長空,杜鵑紅于皛然,在新中國黎明之時,點亮破曉之光。
隨后歲月崢嶸,幾十年鄰水時光,幾十萬鄰水兒女,踏歌而來,一路猛進。
而今湯巴丘的青瓦,在歷史燧火中,已為青銅;泥漢坪的梯田,在燦爛陽光下,淬煉成金;貴人槽的村子,滿是貴人;岐山寨的李花,香雪似海;它山書院的薔薇,色若美人;繆氏莊園的葡萄,陶醉四方;新村環線的柚子,橘頌天下。如山之巨的銅鑼,在銅鑼山中,敲出了銀子般閃光的聲音;明月山的明月不出于天山,但一樣照亮云海之間;天意谷里天河奔流,天長地久,順著民意;大洪湖中白鷺飛過,詩情畫意,揮之不去;岸上“讓水”二字,把鄰水人心地讓得干凈了,把鄰水人胸懷讓得寬闊了。
鄰水人干凈寬闊的心地與胸懷,裝下了萬峰山挺拔的高崗,擔當了天下己任,擔當了義無反顧,擔當了勇往直前,甚至還擔當了挫折與委屈。猶如嶺上桐花,在晚春乍暖還寒時,光榮綻放。
那座古意悠久的縣城,更是煥發青春,光芒照人。
站在八角樓上,舉目望去,晴川歷歷,遠山潑黛;楊柳依依,樓宇流彩。黃桷樹公園,人影憧憧;博物館把風物人物盡收其中,文化館將教化淳化藏留于此。近看工業園區,熱火朝天,馬力十足;懷遠高灘新鎮,雙子星座,川渝共榮。新時代的雙城記,巴與蜀的再聯手,鄰水人意氣風發,精神百倍,正喊山趕海,走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大路上。收眼于靈寶山小西河峽谷,那崖壁上“愛此山川佳”五個大字,何其奪目,鄰水人愛自己的故土,愛在心深處,愛到骨子里。
華鎣記
旭日東升之時,一只雄鷹展翅翱翔,俯瞰著巍巍華鎣山,把自己的精神和靈魂,投向目光中那座朝氣蓬勃的城池——華鎣市。
市,因山而得名;山,因市而厚重。華鎣既是座年輕的城市,1978年建區,1985年改市,正當韶華,顏含丹陽之色,胸懷青春之心;華鎣又是座古老的大山,億萬年經天緯地,下有璇溪河水晝夜奔騰,上有皛然山風千古長嘯。
華鎣山,天下名山。最高海拔1704米,雪落西麓披銀,花開東坡藏金,是四川盆地之翹楚,又是巴蜀川渝之咽喉。它是佛教圣地,清僧人釋昌言所著《華銀山志》載“西朝峨嵋,東朝寶鼎”,香火繞牛斗,靈岌鎖煙嵐,坐禪光明寺,宇宙寸心間;又是人文鎖鑰,因南宋文化、幺妹文化、情山文化,文化化人而瓊琚,精神豐滿而燦爛。華鎣山,天下雄山。當年文豪郭沫若蒞臨縉云嶺上,遙望鎣山寶鼎,崗巒疊翠,紫霞流丹,獨秀群峰,不禁嘆曰:華鎣山,天下第一雄山。華鎣山,天下赤山。在解放戰爭的最后時刻,川東地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武裝起義,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蘊育了偉大的“紅巖精神”,貢獻了華鎣兒女的力量。如今,漫坡綻放的紅杜鵑,猶如獻給先輩們的一首首壯麗詩篇。
華鎣市因共和國三線建設而誕生,又為共和國三線建設而貢獻。20世紀60年代,8個軍工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20世紀70年代,西南最大的光學儀器基地,在這里生根開花;20世紀80年代,為國家國防事業發展助力的聯合體,在這里開花結果。讓我們牢牢記住明光、紅光、金光、華光、興光、江華、長城、燎原,8個閃光的名字,它們是今日華鎣之大廈,挺拔屹立之基石;讓我們牢牢記住幾萬三線建設者,他們是今日華鎣之天空,爍爍生輝之群星。
時光飛馳如電,華鎣在進入新時代后,山峰更高,華鎣人勇攀高峰,站在高登峰上,以人為峰,華鎣人縱比天下雄山還高;城市更大,華鎣人胸懷寬廣,立足天池岸畔,以湖為懷,華鎣人心比遼闊大海還大。新華大道邊,樓宇鱗次櫛比,流光溢彩;安丙公園里,鐵馬金戈入夢來,縈繞著歷史的回聲;華鎣山廣場中,繁榮和幸福,是對華鎣山游擊隊群雕上英烈們的最好慰藉;高速公路出口旁,車水馬龍,是對優秀旅游城市標志馬踏飛燕的祝賀;月亮坡深處,盛大的梨花香雪海,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闡釋;瓦店石林上,千年一吻是產業轉型的歷史性時刻;五叉溝坎下,是新興玄武巖纖維催生出的新產業;工業園區間,電子閃耀的火花,是科技力量在助推經濟發展的強大靈感。
一只雄鷹正從華鎣山,一飛沖天,它長著紅色靈魂的翅膀,每一片羽毛,都是一叢光榮綻放的杜鵑,都是一支穿過云霄的響箭,帶著光榮與夢想,它將越飛越高。
前鋒記
劍指天下,其鋒芒畢露,乃刺破青云,直達九霄云外,前衛鋒尖之端。
前鋒者,先鋒也。冠以地名,必是希冀凡事沖鋒在前,敢為天下先耳。2013年8月8日,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前鋒區應運而生,厚積薄發,在賨州大地,拔地而起,成為廣安市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
前鋒區,論其過往歷史,悠遠綿長。南梁普通三年,自始設始安縣之時,此地,便憑借天時地利,倚仗山河雄奇,蘊巴濮智識,成宕渠文化。以渠江一衣帶水,經年累月,河東河西,與賨州相生相伴,矢志不渝。
爾來千余載,經隋唐發展,遂人丁興旺,物產豐茂;隨宋元淬煉,而飽經滄桑,聲名鵲起。特別是宋元戰爭,三進三出的大小良城,作為征服與反抗的傳奇之地,更是名震天下。再歷明清兩朝,相對安泰。光陰徐徐,歲月涓涓,人文社會,緩緩向前。
在20世紀中國歷史跨越、人民解放的斗爭中,前鋒的英雄兒女們,聚義桂興山上,奮勇血染紅巖。
新中國成立以來,這里翻天覆地,變化鏤金刻石。為三線建設奠基,為工業生產出煤,尤其川東大地第一條鐵路——襄渝線的通車,將前鋒人,將廣安人,將川東人,安上飛奔的“風火輪”,送上時代的“特快車”,前鋒是千萬人追逐夢想的起跑點,是天南地北游子們美好回憶的家鄉。
斗轉星移,今日之前鋒,進入新時代,開創新紀元。華鎣山上,飛雪迎春;渠水岸畔,江花似火;觀閣高河,大良田園;廣興鄉間,紅芙蕖英;四方山里,幽隱對佛;歡喜坪中,快樂成仙。尤其十里觀塘,猶如碧海的椒園,登高顧盼,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城里鄉里,俊男靚女,穿行而過,視爾如荍,貽我握椒,再現《詩經》之勝境。眺望打紙巖頭,初具規模的新城,拔地而起;游走蘆溪河邊,嬌艷粉紅的紫薇,花團錦簇;穿行服飾工廠,美若霓裳的羽衣,起舞弄影。
盤旋而至,虎嘯城中,聽虎嘯威風八面;驅車十里,經開園區,看紅旗風卷如畫。居奎閣之高,目送渠江萬古奔流;佇紅灘之側,耳聞前鋒戰鼓催春。站在氣勢如虹的凌云橋上,但見前鋒之芒,光輝耀眼,如出鞘響劍,威風堂堂,義薄云天,帶著23萬前鋒人的光榮與夢想,飛向遠方!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童光輝(廣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