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干了一件出格的事,直接把巴基斯坦的大壩給炸了。 這事兒不是普通的軍事挑釁,是實打實地往人家能源命脈上動刀子。
這個大壩對巴基斯坦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工程,而是撐起了全國15%電力供應的關鍵設施。你說這要是真炸塌了,不僅是電力癱瘓,還是要人命的。
而且炸的地方離印控克什米爾就50公里,一點緩沖都沒有,等于直接在別人家門口點火。
最開始還沒人相信莫迪敢這么做,可巴基斯坦很快就證實了,印度真動手了。而且用的還不是小打小鬧的無人機襲擾,是實實在在的導彈襲擊。
當時傳出來的爆炸聲,在旁遮普省那邊震得半夜都睡不著覺。也正因為這事,巴方第一時間找上了中國。
這時候王毅出場了,接了巴基斯坦外長的電話。巴方態度很明確:可以談停火,但不能放松警惕,該回擊還得回擊。
王毅也沒拐彎抹角,直接表示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捍衛主權,這就是赤裸裸的站隊。而中方態度一出來,國際形勢也立馬緊張了起來。
正當大家以為這又要演變成一場印巴戰爭時,美國突然插了一腳。特朗普跳出來說,是美國幫著促成了印巴停火,甚至還說自己阻止了一場核戰爭。
但讓人意外的是,印度方面立馬出來打臉,說根本沒和美國談什么貿易交換,也沒有什么“換和平”的交易。
印度還強調,這段時間和美方溝通里,壓根沒提到貿易兩個字。
聽著像是印度在急著撇清跟美國的關系。可偏偏,就在印度對外說沒拿貿易換和平之后,莫迪政府又干了件更奇怪的事——把美國告上了世貿組織。
這還不是普通的小摩擦,是印度正式向WTO遞交文件,說要對部分美國產品加征關稅。理由也不復雜,就是美國早幾年對印度鋼鋁產品加的那筆“國家安全”稅。
印度說,這事拖太久了,現在得還回來。
這節奏就奇怪了。
前腳說和美國沒談貿易,后腳就拿貿易出手反擊。
這到底是唱哪一出?有分析說,印度這波可能就是借中國的勢。
畢竟中國和美國剛剛在日內瓦達成了新一輪共識,贏了面子也贏了里子。
莫迪看著眼紅,想著能不能也來一手“反擊試探”。
可問題是,印度這次沒亮底牌。
說要加關稅,卻沒說具體是哪些商品。蘋果?
杏仁?
還是汽車?全都沒提。
這不就像打牌只嚇唬人,但不出牌一樣,搞不好只是想看看美國會不會先出招。 如果美國態度軟了,那印度可能就趁勢加碼;如果美國硬剛,那印度估計又得收回去,找個臺階下就行。
反正現在的莫迪,動作是夠多的,但步子大了也容易扯著。
從炸大壩到WTO申訴,印度這波操作不是亂來的,是有試探、有借勢、有賭一把的意思在里面。但最大的問題也出在這里——它沒有底氣。
靠中國的節奏來試探美國,就像蹭流量一樣,只要美國不吃這一套,印度隨時就會被打臉。
這時候我們看清一個事:中國對美國的反制,不只是情緒發泄,而是帶著戰略眼光去的。而印度呢?
更像是“我也要”,但怎么拿下局面,心里根本沒底。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美國現在對印度也不是完全放心。從2018年開始,那套“國家安全”加稅就是沖著中國、印度這些國家去的。
歐盟、加拿大后來都談妥了,印度一直被晾著,這說明什么?
美國心里壓根沒把印度當成親兄弟看待。
能合作是一回事,能妥協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這場博弈里,最聰明的還是中國。
敢亮牌,敢出招,也能穩住節奏。而印度在這場局里想當攪局者,結果一腳踩空了,既沒嚇到巴基斯坦,也沒換來美國的好感。
而且這次導彈襲擊的大壩,本身就踩到了戰爭的紅線。這是平民命脈,不是戰場目標。
莫迪這一步其實已經引起很多國家的不滿了。你想想,要是哪天哪個國家沖著你家的水庫來一發,你能不急眼?
所以不管最后印度有沒有被制裁,它這波操作已經把自己國際形象搞砸了。
最后回頭看這一整盤棋,中國穩,巴基斯坦沉著,美國周旋,只有印度,一邊打人一邊撒嬌,一邊耍橫一邊求人。
這樣混亂的外交方式,真的是在給自己埋雷。
現在的問題也很現實:莫迪接下來還能玩幾招?是硬頂到底,還是找個臺階認慫?
美國那邊能不能給臺階?中方又會不會繼續介入?
這些都還沒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下一輪的大國博弈,印度不再是觀眾,而是個要被“試探”的對象。 所以說啊,真想在國際舞臺上博個好位置,不靠爆炸聲,不靠喊話,靠的是有底氣、有策略、有朋友。
這三樣,印度一樣都不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