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半島的局勢隨即迎來了兩次一邊倒的變化。戰端開啟之初,朝鮮人民軍一路南推,將美、南朝鮮聯軍壓縮在釜山一線,此時朝鮮已占領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看起來距離勝利只剩臨門一腳。
然而,在“聯合國軍”進行仁川登陸后,情況急轉直下,朝鮮人民軍被攔腰斬斷,后繼無力、后勤吃緊的前線部隊傷亡慘重,戰線一退再退。危難時刻,金將軍只能向中、蘇求援。
蘇聯擔心引發世界大戰,不愿跟美國直接對抗,朝鮮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中國。
1950年10月1日,金將軍和樸憲永聯名寫信,上面有句內容為“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此語能看出金將軍的急切和半島局勢的緊迫。到這種程度,當時朝鮮損失了多少兵力?又還剩多少人呢?
一、戰前的朝鮮人民軍
縱觀朝鮮人民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當時其以原抗聯教導旅朝鮮族戰士為骨干,外加臨時招募的朝鮮戰士,組建了一個中央邊防營、一個獨立混合旅和兩個陸軍師。
人數在三萬左右。按這個實力,金將軍別說南下,連自保都成問題,因此之后幾番擴軍。
1949年中國的解放戰爭已接近尾聲,金將軍想到在解放軍中還有大量的朝鮮籍指戰員,他們作戰經驗豐富,無需訓練就能上前線,是極為優質的兵源。于是,金將軍來到中國交涉相關事宜。
為了世界人民大解放,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思考過后同意了。沒過多久,四野以朝鮮籍指戰員組成的164師和166師成建制回到朝鮮,編為人民軍第五師團、第六師團;
另分散于四野139師、140師、141師、156師中的朝鮮籍士兵也被抽調出來,合編為人民軍的第七師團。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部隊,加起來解放軍共移交了近5萬人過去。
有了這次大補充,加之花費重金打造的蘇械部隊,金將軍底氣更足。到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總兵力達到了13.7萬,編為10個師團、5個旅團,外加2支坦克部隊、1支摩托化部隊。
因為有蘇聯幫助,人民軍還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空軍和一支5000余人海軍。跟南邊一比,屬實兵強馬壯。
同時期的半島南方政權,總兵不過9.8萬人,武器裝備也遠遠落后,所以1950年6月戰爭爆發后,局勢就呈現一面倒的狀態。
二、美國介入后的人民軍
3天拿下漢城、20天打到大田、3個月將敵方壓到釜山一線,看起來戰果耀眼,似乎統一半島只在眼前。
可人民軍先前的戰略目標很有味道,太注重攻城拔寨,而忘了要殲滅敵人,這就導致美韓有足夠的底子和時間來應對部署。
當人民軍打到釜山包圍圈時,其實已非常疲憊、難以推進,可金將軍沒看到背后的隱患,仍命令前線不停進攻、后方繼續增援。
殊不知,美韓在包圍圈內的武裝力量已經反超,他們沒有急著反攻,就是想如吸鐵石一般將朝鮮人民軍牢牢吸住,從而實現一個大膽的計劃。
這些兇險,蘇聯看到了,中國也看到了,都致電金將軍要提防美軍在后方突襲,可金將軍沒有在意,仍把所有籌碼都往釜山押,最終,就有了仁川登陸。
金將軍在仁川部署了3000余人防守,但麥克阿瑟一次調動7萬多人進攻,美軍憑借先進的裝備狂沖猛打,被截成兩半的朝鮮人民軍傷亡慘重,成建制逃回朝鮮的只剩下3萬多(后面還有陸陸續續逃回的),元氣大傷。
后來麥克阿瑟下令持續向北推進,“聯合國軍”迅速擴張到40余萬規模,包括地面部隊34萬、海軍6萬、空軍3萬等。其有1100余架飛機、200艘各類艦艇,掌控了制空權和制海權。
這個時候,朝鮮光憑自己肯定是無法阻攔了,因此金將軍才會萬分急切地求援。
不過如果光看人數,朝鮮人民軍其實不算少,比大部分人想象中都要多,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寫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二卷》中就有詳細記錄。
三、有兵力卻無戰力的人民軍
在戰爭機器發動后,朝鮮不斷招募新兵,所以人民軍即便遭遇重大打擊,后方仍有三支武裝力量。第一支就是駐扎在中朝邊境的第一軍團、第三軍團、第四軍團。
一軍團囤于龜城地區,下轄46師團、47師團、105坦克師團、17坦克旅團及一個獨立團,總兵力在兩萬人左右。其中46、47這兩個師團都是新兵,只有105坦克師團和獨立團有一定數量的老兵。
三軍團布防在江界地區,下轄第1師團、第3師團、第8師團、13師團、15師團,總兵力5萬左右。
人數雖然不少,但老兵占比很低,第8師團純屬新組建部隊,第1師團老部隊還有5000人,其他的都只有2000-3000不等。這個5萬人的軍團加起來老兵才1萬出頭。
四軍團在豐山地區,下轄41師團、海防第1旅團、71獨立團還有1個獨立團,人數在1萬左右。這里面就幾乎都是新兵。
綜上,在中朝邊境的人民軍大約有9萬左右。只是數量不等同質量,大部分軍隊都屬于倉促新建,裝備也比較缺乏,不具備強大的戰斗力,更沒辦法抵抗一路向北的“聯合國軍”。
除了邊境以外,朝鮮人民軍還有很多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訓練,分別為下轄18師團、36師團、66師團和一個坦克團的第六軍團;
下轄32師團、37師團、38師團的第七軍團;下轄42師團、45師團、76師團的第八軍團。總兵力也是9萬左右。
當時朝鮮在中國通化還有一個軍官學校、一個航空學校,飛機也有200余架。這些在中國的力量,原先是金將軍為持續進攻準備的,結果局勢變化太快,也還沒能形成戰斗力。
這三部合計有18萬左右,再加上原先在南方進攻、尚未被消滅的主力,勉勉強強還是能湊個20萬人。
可惜這些人數當時已左右不了局面,據志愿軍司令員彭老總后來回憶,他進入朝鮮沒多久,金將軍就找到了他,實言相告朝鮮已沒什么能夠作戰的部隊了。彭老總說那一刻他才清楚,面對美軍最后的攻勢,只能靠志愿軍自己。
而正是因為中國人民的無私相助,朝鮮才得以延續下來。等過了幾個月的休整補充,朝鮮人民軍終于在第三次戰役時重新與志愿軍并肩作戰,用鮮血灌溉出獨特的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