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率先“爆表”,47℃極端高溫沖擊5月極限
我們之前反復提到過的干熱氣團已經開始發力,新疆地區率先進入極端酷熱模式。5月16日,新疆已有11個國家級氣象站打破5月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緊接著在5月17-18日,這股熱浪進一步升級,全疆范圍內共有包括吐魯番、昌吉、達坂城、米泉等在內的21個氣象站再次刷新或持平5月歷史最高氣溫記錄,形成大范圍的熱浪沖榜態勢。
最為典型的高溫極值出現在吐魯番盆地,5月18日東坎國家氣象站監測到44℃的驚人氣溫,這一數值不僅刷新了2025年截至目前全國范圍的國家級氣象站最高溫紀錄,也基本與歷史盛夏時期的極值溫度持平。更夸張的出現在同一盆地內的芒硝湖自動氣象站,該站氣溫一度飆升至47℃,達到了盛夏極端高溫的水平。這種罕見的高溫出現在5月中旬,凸顯出干熱氣團在天山南麓的強大控制力。
一輪高溫過程既迅猛又集中,特別是在以吐魯番為核心的盆地地區,地形封閉、地表反射強烈,形成了熱量堆積效應,進一步推動地表氣溫快速躍升。加上天空晴朗、地面干燥、風速微弱的環境,為氣溫持續拔高提供了最佳條件,預計5月18日至19日間,新疆南部、東部仍將保持高溫炙烤狀態,白天氣溫廣泛突破40℃,局地如吐魯番、哈密、巴州等地將繼續挑戰45℃以上的極端高溫區間,需高度警惕與之相關的熱射病風險及農業、林業火險等級提升。
二、干熱氣團東移推進,中部多省進入熱中心
極端高溫并未局限在新疆一地。5月18日,干熱氣團已快速東移大舉進入我國中部地區,導致陜西、甘肅、河南、湖北等省份相繼遭遇強烈升溫,成為全國范圍內除新疆外的另一片高溫集中區。根據監測數據顯示,陜西關中平原在5月17日全面進入37℃以上高溫狀態,部分地區溫度飆升到38℃以上,其中眉縣、陳倉氣溫高達38.2℃,熱力強度不亞于伏天酷暑。
這一輪高溫過程不僅來得早,且上升速度快、區域跨度大。從西北干旱區到黃淮、江漢中部,中部熱力核心正以滾燙態勢擴張。伴隨著西北下沉氣流和干熱氣團合流,黃河以南地區已開始出現類似“火焰山”效應的天氣特征,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區域,高溫對地表蒸發形成進一步加劇,使得空氣干燥、植被水分蒸騰加快。
據研判,5月18日起,中部多地將陸續突破40℃大關,進入歷史同期極端高溫的概率大增。尤其是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甘肅東部等區域,氣溫可能沖擊41℃,有望打破多項地方氣象紀錄。在這種高溫擴張趨勢下,中部城市群熱島效應顯著增強,城區夜間燜烤也將愈發明顯。
這種極端升溫的背后,是典型的大陸性干熱氣團控制下的“熱穹頂”效應。高空強勢下沉氣流抑制云層發展,地面太陽輻射幾乎無阻直射,加劇地表溫度積累。而在缺乏有效降水緩沖的情況下,這類酷熱過程更易迅速擴散并維持數日,對人體健康和生產生活都會造成壓力。
三、高溫與干旱疊加,警惕干烤模式持續加劇
除了高溫令人難耐,干旱問題也在迅速放大。中央氣象臺于5月18日18時繼續發布氣象干旱黃色預警:根據實時干旱監測資料,目前陜西、河南、甘肅等地已出現重度至特旱級別的干旱區,其中尤以陜西西南部、河南西部及甘肅東部最為嚴重。這些地區不僅降水長期偏少,土壤墑情持續下降,疊加高溫,已進入典型的干烤天氣狀態。
未來三天(5月18日至20日),干旱地區仍無明顯降水補給,反而會迎來更加嚴峻的高溫考驗。氣象資料顯示,陜西中北部、河南中部、山西中南部等地將連續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其中不乏逼近甚至突破40℃的記錄。由于高溫加劇蒸散,旱情有進一步發展的風險。綜合來看,這一輪干熱過程并非短暫異常,而是一種受大氣環流和地面干旱共同推動的系統性天氣現象。
我們必須支持,當前這種干熱氣團主導下的酷熱天氣,具有“來得猛、持續久、難緩解”的特點,尤其在缺乏季風降水支撐的背景下,干熱過程可能在華北、黃淮、陜西、甘肅等地持續至5月底甚至延伸入6月初。因此高度重視農業用水保障、森林火情防控及防暑降溫準備,及時發布高溫和干旱預警,加強極端天氣監測和應急預案準備,尤其農業生產、個人健康防護,都必須對這輪罕見的高溫干旱過程保持高度警惕,做好應對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