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初夏五月,萬物并秀。來到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中,觀眾正近距離觀看文物修復,觀摩“文物醫生”修復古畫;數百米之外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人流如織,郁郁蔥蔥的綠植上有松鼠跑過引得游客發出驚呼;天府廣場旁的成都博物館中,瑰麗而奇特的“鄂侯四器”跨越山河而來,為觀眾翻開鄂國塵封的歷史……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如期而至。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強調在快速變化社會中,作為文化身份的重要連接者、創新者和守護者,博物館應與時代同頻共振。
從出圈的重磅大展,到“一款難求”的爆款文創;從豐富多樣的社教活動,到科技賦能下的觀展體驗……在“博物館熱”成為常態的今天,博物館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它們又該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在國際博物館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四川多家博物館,從川內博物館推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中,看四川的文博人怎樣搭建起古老文明與現代生活的對話橋梁,探索博物館與公眾互動的新方式。
01
與文物“古今對話”
近距離感受文物修復與青銅重器風采
“沒想到還能近距離觀看文物修復。”當腳步邁進四川博物院的文保中心,這里似乎連時光都變得格外悠長。在書畫修復室中,文物修復師正聚精會神地使用著手中的鑷子,將書畫作品揭去腹背紙,而不傷及畫芯。當天,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書畫修復室開放,觀眾近距離觀摩“文物醫生”修復古畫。
△在四川博物院,觀眾近距離觀摩“文物醫生”修復古畫
作為川博在國際博物館日推出的活動之一,這項活動已經持續數年,在這一日,文博迷得以走進文物修復的一線,感受這些文博工作者們“在四川修文物”的故事。而在更早前的5月16日,四川博物院還舉行了庫區藏品鑒賞活動,精選館藏清代和田玉、翡翠、水晶三類共七件珍貴玉器,更邀請了四川省文物局專家庫專家唐俐親臨現場,為到場的觀眾進行講解。這是一年中極為難得的機會,觀眾能夠如此近距離的,沒有隔著玻璃展柜看到文物的每一處細節。
△在四川博物院,觀眾近距離觀摩“文物醫生”修復古畫
在感受文物修復的魅力之外,將目光轉向成都博物館,就能鑒賞青銅文明的璀璨光華。當天,成都博物館“大備盛德——青銅時代的曾國與鄂國”預展啟幕,以“鄂國篇”的神面四器為引,邀請觀眾品味西周禮制的獨特神韻。現場,“鄂侯四器”的展柜前圍滿了拍照打卡的觀眾,這也是此次展覽中絕對的明星文物。
△在成都博物館新展亮相的“鄂侯四器”
一件尊、一件方罍(léi)和一對大小有異的卣(yǒu),只見在這四件青銅器組成的“鄂侯四器”上,人們都能看到瑰偉奇譎,似人似獸的神面紋。原來,在鄂國的青銅藝術中,尤以這一組四件“神面紋”重器最具代表性,其復雜精妙,令人驚嘆,瑰麗而奇特的風格在商周青銅器中獨樹一幟,它們也被稱為“鄂侯四器”。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文物“曾國篇”青銅器將于5月底來到成都博物館,共同開啟青銅盛宴。
02
有“流量”更“留量”
博物館文化盛宴引發熱潮
浣花溪畔,人群的喧囂聲打破了以往的平靜,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門口,排滿了等候入場的人群。同樣的畫面,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也正在上演。在國際博物館日,多家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數萬個預約名額一掃而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門口排起長隊
“我是杜甫,我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豪情壯志……”在杜甫草堂的文創館中,當身穿古裝的工作人員念著杜甫的詩句登場,就被觀眾層層包圍了起來。原來,這里正在上演“詩壇知己微情景劇”,觀眾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穿越回千年前,追尋大雅堂中的十二位詩人的軼事,偶遇“李白”“杜甫”的互動,探尋文創館非遺代表性項目,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歷史之中。此外,“草堂校園詩社·文化傳承的力量”快閃活動、“詩圣杜甫與時代筆墨”——文學素養提升與獅友賦能沙龍等活動也在同步開啟。
再來到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沙非遺集市”主題文化活動現場,這里可謂人山人海,孩子們忙碌非常,手下的動作不停。原來,他們正親手體驗糖畫、瓷貼畫、書籍線裝、國畫等傳統技藝,深刻感受到非遺與古蜀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川劇變臉、傳統舞獅、銅壺茶藝等精彩表演也在館中輪番上演。還有“我在金沙當金匠”社教活動,觀眾正動手用金箔制作一件“金器”帶回家。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川劇變臉表演
又看三星堆博物館,由四川省川劇院精心創排的變臉街舞《古蜀天邊行》在陳列館入口處驚艷“快閃”。現場,一張張融合三星堆文化元素的臉譜,首次出現在川劇變臉絕技中,舞者們身著青銅紋飾戲服,在川劇傳統程式與街舞律動地交織演繹下化為沖擊耳目的炸裂呈現,讓來往游客紛紛停下腳步觀賞。在熱鬧的快閃活動外,館中進行的“博物館與青年力量”分享交流會,則邀請五位不同領域的青年代表,圍繞三星堆文化傳承與創新展開實踐分享,通過多元視角探討青年在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傳播及社區共治中的先鋒作用。
△在三星堆博物館上演的《古蜀天邊行》
03
交出亮眼“成績單”
四川展覽斬獲多個全國大獎
在一年一度的博物館屆盛會中,四川文博行業也不斷傳來好消息。當天,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作為一年一度博物館界的“奧斯卡”,第二十二屆(202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結果也在現場公布,四川大學博物館的“四川大學博物館常設展”獲得精品獎。此外,由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廣元市博物館推出的“雄關古道 經緯中華——大蜀道上的天地人與中國精神”,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獲得優勝獎。
據介紹,四川大學博物館的展覽由一個基本陳列——“西南天地 云匯大川”、兩個專題展——自然與藝術專題展、兩個臨時展廳組成。其中,基本陳列共分自然篇、考古篇、民俗篇和民族篇四部分,考古篇以“歷史的斷面”為主題,展示了四川大學歷史上最重要的幾次考古工作帶來的重要成果,包括三星堆遺址最早被發現的一批石器和玉器,四川漢代墓葬文物等。
而《雄關古道 經緯中華——大蜀道上的天地人與中國精神》特展則匯聚了來自故宮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廣元市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等66家參展單位的430余件/套蜀道主題珍貴文物亮相,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8件/套。無論從文物數量還是規格上看,都堪稱“重磅”。
當日,“文明橋梁計劃——文物出境展覽精品”項目也在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正式啟動,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原創特展“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展”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文明橋梁計劃——文物出境展覽精品”項目。該項目通過擇優組織實施一批文物出境展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各地加大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力度,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圖據各大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