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5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5·18國際博物館日”杭州市主會場活動暨玉架山考古博物館開館儀式在臨平區舉行,“星斗——古國時代的中國”展覽正式開展,集結18家參展單位的202組214件珍貴文物,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中華文明起源探索之旅。
觀眾在觀看三星堆博物館藏的青銅人面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此次展覽名稱“星斗”源于蘇秉琦先生“中國文明的起源,恰似滿天星斗”的觀點。在距今5800至3800年前的“古國時代”,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明如繁星般閃耀,它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發展演進。展覽分為“泥火幻化——陶器:大地與先民的交響”“天工玉禮——玉器:天人之間的對話”“光耀吉金——青銅器:王朝時代的號角”3個單元,將持續至8月15日。
陶器單元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展示各地彩陶、黑陶、白陶。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五魚紋彩陶盆,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器具,更在“甕棺葬”葬俗中承載著特殊意義。馬家窯文化彩陶將史前彩陶文化推向頂峰,甘肅省博物館藏的內彩旋紋雙耳彩陶盆,其滿彩且通體繪有旋紋,蘊含著先民對宇宙和生命循環往復的思考。
距今5800年前到3800年前古國時代玉文化集中在玉器單元展示,紅山文化玉器以玉箍形器、玉龍等為代表,是史前北方玉器中心,體現對神靈與祖先的崇拜。良渚文化玉器達到史前玉文化的巔峰。后石家河文化玉器融合多元因素。到了古國時代晚期,山東龍山文化、石峁文化、齊家文化等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玉文化。
青銅器單元則展示了齊家文化、陶寺文化遺址出土的早期銅器,如柳葉形銅刀、銅錐、銅環等,雖器型簡單,但為夏商青銅文明奠定基礎。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造型獨特,與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此次展出的青銅人面具、青銅人頭像、銅眼形器等器物,以其獨特的造型,吸引觀眾探索古蜀文明的奧秘。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玉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西安半坡博物館藏的人面魚紋陶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的重唇口尖底瓶(左),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藏的小口尖底陶瓶(右)。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花卉紋彩陶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