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7日報道稱,美國財政部于5月16日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3月份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比利時等國家均增持美國國債。而中國則在當月拋售了276億的美國長期國債,致使英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債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他在接受美媒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說:“我一直認為中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他們曾經受到中國的極力拉攏,因為這能永久解決中國的燃料問題。那不是他們的首選,但他們曾經在那個道路上,向中國靠攏。特朗普還稱,現在這一情況已不再發生。”
特朗普近日對福克斯新聞的發言,暴露出美國精英層對中東地緣政治變遷的認知偏差。這位前總統固執地認為中國在中東的布局僅僅是"燃料掠奪",卻選擇性忽視了中國與中東國家正在構建的新型合作范式。美國財政部公布的貿易數據猶如一面明鏡,映照出中美兩種發展理念在中東舞臺的此消彼長。
特朗普口中"中東燃料永久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論斷,折射出冷戰思維下資源掠奪的陳舊邏輯。這種將中東視為能源倉庫的認知,與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時美國的中東策略如出一轍。但現實數據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2023年中國從中東原油進口占比已降至43%,較十年前下降12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量突破3.9萬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中東原油進口量的1.5倍。
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的沙漠深處,中企承建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即將并網發電。這個投資24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項目,不僅為當地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更標志著中國技術正在重塑中東能源格局。當美國仍在用航空母艦捍衛石油美元時,中國已在中東播撒下科技合作的種子。
沙特"2030愿景"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對接,正在書寫中東轉型的新篇章。在利雅得新城建設中,中國企業帶來5G智慧城市方案;在迪拜世博城,華為搭建的中東首個5.5G實驗網正在測試;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央商務區,中國建筑集團用"智慧建造"技術縮短工期30%。這些合作項目背后,是技術標準、發展理念的系統性輸出。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顯示,中東國家與中國的科技合作項目年均增長率達28%,遠超傳統能源合作增速。這種轉變在年輕人群體中尤為明顯:阿聯酋扎耶德大學調查顯示,18-35歲青年更認同中國發展模式者占比達到47%,較五年前提升22個百分點。
中國與中東的互動早已超越簡單的買賣關系。在卡塔爾世界杯場館建設中,三一重工的智能裝備與伊斯蘭建筑美學完美融合;中國考古隊在沙特塞林港遺址發掘中,運用數字建模技術復原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盛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阿曼漁船提供精準定位服務,這些案例構成文明互鑒的當代注腳。
這種深度交融正在改變地緣政治格局。當美國試圖用"中東版北約"強化軍事存在時,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自貿協定談判進入沖刺階段。沙特投資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在中東非能源領域投資同比增長67%,涵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東國家的選擇愈發清晰。美國傳統霸權思維遭遇的不僅是某個具體國家的競爭,更是時代發展潮流的挑戰。中國與中東國家共同探索的,是一條超越零和博弈、摒棄資源掠奪的新型合作道路。
這條道路不依靠軍事威懾,不依賴資源控制,而是建立在技術共享、產業協同、文明共生的堅實基礎上。當沙漠升起的不再是硝煙而是光伏矩陣,當中東青年手中拿著的不是武器而是智能終端,世界將會見證:真正的領導力,從來不是建立在恐懼之上,而是孕育于共同發展的沃土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