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最大的瓜,不是某某分手、也不是某某塌房,而是——一對耳環。 沒錯,15歲的童星黃楊鈿甜,居然在公開活動上佩戴了一對價值230萬元人民幣的耳環,瞬間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我一個耳朵才值兩個煎餅果子,她那是一輛奔馳掛耳上?”
耳環?不,是行走的房產證
先來科普一下,230萬什么概念?
這個價位,差不多能在長沙買一套三居室、在合肥買套地鐵口精裝房、在我們耳朵上……只是一坨金屬和幾顆鉆石。 于是大家開始瘋狂腦補:
“她的耳垂是練過鐵砂掌的嗎?”
“主持人是不是應該給她身后站個安保小哥?”
“這耳環掉地上,我是不是得立刻跳傘式臥倒去找?”
誰是黃楊鈿甜?現在你知道了
很多人原本對黃楊鈿甜沒啥概念。聽名字覺得可能是個甜品品牌,再聽“鈿”字,還以為是珠寶代購。
其實她是《長相思》中飾演小玱玹的演員,小小年紀已經出演了不少角色。按理說是一個正在上升中的童星,形象清純、氣質靈氣,但這次……清純變成了“清貴”,靈氣直接升值成“頂奢”。
網友調侃得也很到位:“你是童星,我是通勤;你戴耳環,我戴地鐵卡。”
是贊助還是炫富?是操作還是過火?
有聲音說:這對耳環其實是品牌贊助,藝人只是配合穿戴拍照宣傳,根本不是自己花錢買的。
這沒錯,娛樂圈這種“高奢合作”早已不稀奇,紅毯造型動輒幾百萬珠寶,已經成為品牌營銷常態。但問題在于:一個15歲的未成年童星,是否真的適合背負這么貴的“耳上負擔”?
是團隊在打造“貴氣人設”?還是品牌在押寶“未來流量”?還是網友太較真,搞不懂時尚圈的游戲規則?
也許都有,也許都沒有。
真正的問題:耳環貴,作品值不值?
看似是一場耳飾風波,背后卻也折射出娛樂圈如今的一種奇觀:
作品沒出圈,造型先上天;人設未穩固,包裝先頂流。
黃楊鈿甜是否應該戴230萬的耳環,這個問題或許無解。但觀眾的心理很簡單:不反對包裝,也不拒絕奢華,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演技,是角色,是故事。
耳環再亮,也只是耳邊裝飾;演技和作品,才是能留在觀眾心里的光。 愿黃楊鈿甜將來不僅耳環貴,戲也更貴,角色更“甜”。
也愿我們這些“耳環自由”都還沒實現的普通人,繼續用19.9包郵的耳釘,聽八卦、聽熱搜,聽一聽,笑一笑,活得也挺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